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科技创新 - 正文

无标题文档

清华大学9项科技成果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获奖情况

  在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公布了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共321项,清华大学共有9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它们分别是:

  1.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项

  1)航天航空学院杨卫院士等完成的“铁电陶瓷的力电耦合失效与本构关系”项目;

  2)生物系隋森芳教授等完成的“膜脂/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质在膜脂作用下结构与功能变化”项目;

  3)材料系南策文教授完成的“非均质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关联:理论及实践”项目。

  2.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项

  1)电子系杨知行教授等完成的“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数字传输技术(TDS-OFDM)”项目;

  2)材料系周济教授等完成的“高性能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材料”项目;

  3)精仪系周兆英教授等完成的“基于MEMS的载体测控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3.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项

  1)计算机系吴建平教授等与清华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IPV6核心路由器”项目;

  2)水利系曾昭扬教授与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等七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配套技术研究”项目;

  3)航天航空学院刘应华教授等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等五个单位共同完成的“压力管道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项目。

  二、获奖成果的特点

  1.立足前沿,注重创新与学科的综合交叉

如杨卫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其研究内容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大部分内容均是在国际范围内首次提出;研究中的所有内容均涉及到固体力学、材料科学和电学的交叉,同时研究内容具有系统性,从理论到实验、从各种力电耦合失效形式和本构理论相当完整地构成了项目的主要内容,并将力电耦合失效的系统工作整理为专著《力电失效学》(Mechatronic Reliability)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中英文版。

  2.水平显著,成果论文他引数高

如杨卫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从1994年开始的工作在1995年后得到了大量的引用(SCI引用676次,其中他引511次);南策文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该项目发表主要论文50余篇,SCI收录48篇,共被SCI他人引用600余次,5篇代表性论文被SCI他人正面引用250余次,数篇论文被多部专著和教材详细收录,2篇论文获国际学术奖励。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3.执着钻研,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形成创新团队

  如隋森芳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隋森芳教授严谨的治学作风,对科研执着的钻研精神,不断求新的科研思维方式,民主讨论的科研习惯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隋的实验室中的每一位研究生都在追求做出一流的工作,这在实验室已经形成风气。他的实验室在培养学生方面也探索了一些经验,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已培养的研究生中获博士的有14人,获硕士的有18人。在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中,一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两人获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人获清华大学学术新秀称号。

  周济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一系列成果的取得,归功与一支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的研究团队:课题负责人周济教授带着报国的热情,放弃了在美国获得绿卡的机会回国工作,在面向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中找到自己献身科学和报效祖国的结合点。王晓慧教授成功地将其在美国发展的“两段式烧结”工艺用于铁氧体烧结,并在平面六角铁氧体材料的制备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经验丰富、埋头苦干的岳振星教授发明了“凝胶自燃烧”过程不仅成功地解决了高活性纳米铁氧体的制备难题,也开辟了一种制备氧化物纳米微粉的简单、廉价的新方法,其文章为国际同行广为引用;李龙土院士和桂治轮教授既是这个研究团队的学术指导者,也项目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不仅在诸多关键问题上提出了主要的研究思路,也为年轻的研究者创造了施展能力的舞台等。

  4.注重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如杨知行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建立了一种新的传输体制-地面数字多媒体/电视传输系统(DMB-T),以三项基础性发明为核心的15项已授权发明专利共138项权利要求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被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联合推荐到国际电联,得到极好的国际影响。DMB-T专用芯片现已在国内批量生产;现有19个省的25个城市成功地进行了运营性试用,已经取得了过亿元的显著经济效益和有国际重大影响的社会效益;以它为基础的融合方案正准备出台成为中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推动了重大产业的技术进步;是我国专利和标准战略的成功典型,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成功范例。

  5.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吴建平教授等主持的获奖项目属于通信和计算机网络领域。项目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面向未来IPv6网络并兼容IPv4网络的IPv6核心路由器。项目组攻克了可扩展路由器操作系统、双协议栈、IPsec安全体系结构、高速网络接口、分布式多处理器软硬件平台、分布式双栈分组硬件线速转发引擎、超大规模双栈路由表混合查找、高可用性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申请了18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6项专利授权和4项软件著作权。IPv6核心路由器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基本掌握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关键技术,促进了我国信息领域的科技进步,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重大经济效益,对于保障我国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中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项目先后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6.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

  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三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而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秉承“清华科技,服务社会”的理念,清华大学一贯非常重视“产、学、研”联合工作,将产学研联合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积极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加强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积极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编辑 文清)

 

2006年01月13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