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学习总理复信 - 正文

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

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刘芸

  我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专业一年级研究生刘芸,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温总理对《农村八记》做出的批示。温总理在批示中强调了责任心的重要性,更谈到责任心来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青年学生怎样深入了解国家和人民,从而产生热爱之情?这是我们每个青年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参加清华法学院在社会实践基地——河北省固安县,开展农村法律援助活动的一些经历和体会。

  自2004年10月开始,清华法学院组织了22名研究生,其中绝大部分是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固安县各个乡镇蹲点进行法律援助,吃住和农民在一起,每期三个月。迄今已经有两期志愿者完成了工作,第三期即将出发。前两期同学共帮助农民打官司37件,给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186件,发放问卷调查2314份,走访农户共113家,在固安县老百姓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我参加第一期农村法律援助活动,在固安县牛驮镇进行了三个月的法律援助。我们第一期志愿者8人,参与各个乡镇派出法庭的工作,利用乡镇赶集的时机、在街道上“摆摊设点”进行免费法律咨询和宣传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学学生中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进行法律宣传讲座,担任他们的法律校外指导老师,走村串户,了解民情,进行了大量农民访谈和专题问卷调研,为当地农民实地解决纠纷,给打官司的农民写诉状等等。在援助工作结束后形成了《判决是如何生成的——以个案的处理为视角的基层司法调查报告》和《中国乡村法律运行之社会环境考察——以河北省固安县东湾乡为例》等多份专题报告。

  三个月来,我们住在当地,与农民朋友们一起啃大饼嚼咸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麦地里、晒坝上、工地旁、老乡的土炕上……到处都留下了我们与当地老乡交流的身影。通过这种途径,我和同学们开拓了视野,增进了对国情的了解,更在思想上产生了几点认识:
第一,认识到走入乡村,深入民众,进行法律援助活动是时代发展和法律专业本身的要求。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需要大量实践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法律人才,而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来源于社会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因此需要我们法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多多深入基层、体验法律在社会基层的运用,参与基层政治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

  第二,在农村法律援助中进一步加深了国情意识。我们三个月的农村生活,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乡村治理中情理和法理之间的冲突,农村经济运行的困难和特点,司法改革的持续推行对农村法院本身所造成的冲击以及对老百姓进行诉讼所造成的冲击,发现土地纠纷、婚姻家庭问题、打工劳资问题等是农村的焦点问题。我们在思考,现在的司法体制改革是以城市为框架的,但是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无法改变,而没有农村法制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法制的现代化,因此在目前的体制革中如何考虑到农村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而且复杂的问题。农民需要法律服务,但是国家如何能够提供一种适应农民需求的法律服务呢?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由国家承担,或者采取志愿者服务的方式?总之,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不仅有利于法制建设,而且对维护农村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第三,乡村法律援助工作让我们更多地思考——维护什么样的社会公正,以及怎样更好地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们将来的使命是运用法律维护社会公正。今天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习国际性的先进规则,提高专业素质,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正视广大农村地区受传统习惯的规范更多于法律规范的实际情况,要扎根中国实际,以符合中国人心性的规则解决有中国特色的法律问题,而绝非简单的照搬照抄国外制度或理论。我们要维护的是立足中国国情,符合老百姓真正需要的社会公正。

  只有深切地了解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会对国家和人民产生真正的热爱,从而才会产生对国家人民、民族发展肩负重任的责任心。这份热爱和责任心,鼓舞着参与此次援助活动的志愿者安晓毅同学毅然选择了回西部工作,也让更多的同学们开始明白,学习西方文明最迫切的中国法律人,最最不能忽视的,恰恰是我们的中华文化,恰恰是我们的本体——黄土地上辛勤劳作的9亿乡亲。

  温总理的那句“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让我们深受鼓舞,更感到这是对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激励和鞭策。我们清华法学院的同学们将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国情,培养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增强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心,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有用人才!

  谢谢大家!

2005年06月17日 00:00: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