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温家宝总理复信座谈会”上的发言
校长 顾秉林
2005年6月16日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座谈会,学习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为我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教育讨论会注入了新的更加强劲的动力,意义十分重大。
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李强同学利用假期回乡探亲的机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思考,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写出了一份客观、深刻、生动、翔实的调查报告,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高度评价。温总理在批示中指出:从事新闻事业 “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这番话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突出地强调了确立责任心对于做人、做事和做学问的重要性,强调了只有投身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才能了解与热爱祖国和人民,才能产生出责任心。温总理的信不仅是对李强同学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鞭策和激励。学习温总理的重要批示,我和全校师生一样,感到倍受鼓舞。
“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我们要把培养有高度责任心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学校始终不渝的办学宗旨,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要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温总理所说的“责任心”,充分说明了实践教育对于“三观”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责任心,我们广大干部教师也必须深入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广大学生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造就出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当代大学生,这种责任心就体现在是否具有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感,是否具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觉悟和具体行动,是否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严谨勤奋的学风。记得我在2003年的毕业典礼上,以“让责任引领人生”为题致辞,赠送给毕业生两个字,那就是“责任”。向同学们提出:要牢记母校的重托承担起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要发扬母校的学风担负起不断学习、探求新知的责任;要继承母校的传统承担起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责任。当时,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希望,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那就是党中央、国务院本着对人民和国家的崇高责任,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击非典的战斗,这场战斗教育了我们,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对人民负责任的国家才会有对学生、社会负责任的学校,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国家负责任的学生;只有为社会、为国家勇担责任的学子,才能真正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而今天,温总理的重要批示进一步说明了责任之源,这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清华大学一向崇尚“行胜于言”,有着重视实践教育的优良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一系列卓具成效的实践教育模式。如蒋南翔校长当年提出的“真刀真枪搞毕业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校团委一直坚持开展的社会实践,《邓小平理论概论》课长期坚持的学生寒假社会实践调查等。而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以来就一直力行实践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子,李强同学的《乡村八记》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我校其他院系也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形成了富有创造性的、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模式,值得大家研究、总结和交流。
在我校实践教育讨论中,大家普遍认识到:不断加强和改进实践教育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而实践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把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的要求。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感情,实践出人才。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真正深入基层、贴近工农、了解国情、热爱专业,激发他们的理性思维,推动他们切身体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才的呼唤,珍惜和把握时代发展为当代青年学生创造的历史舞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坚定不移地确立祖国至上、人民为先的思想,自觉地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服务祖国和人民的事业统一起来。学习温总理的批示,我们对坚持这种育人理念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想强调一点,就是:对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不是短短几天的事情,也不是坚持一段时间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需要贯穿我们学校工作的始终,以后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去解决,我们要认认真真地把这些事情做好、做实、做出水平。
温总理的批示体现了中央领导对广大年轻学子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也是对高等学校育人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我们全校师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温总理的批示精神,联系实际,全面检查我们的工作,力戒浮躁,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以此为契机,把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摄影 郭海军)
(编辑 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