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朱克勤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发言
(2009年7月1日)
航天航空学院 朱克勤

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朱克勤发言 摄影/郭海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八周年。作为党员教师代表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我是一名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这些年来,在领导和周围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先后获得了“清华大学博士生优秀指导教师”, “清华大学SRT优秀指导教师特等奖” ,“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 “北京市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师”,以及第3,5-11共八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的称号。
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深深体会到,教师是一个平凡的职业,我们的工作常被形容为“烛光”和“春蚕”,但教师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学大师费曼曾说过: “如果不教书,我不知道是否还能生活下去…教书以及学生,使我的生命继续发光”。
大学是汇集人类文明和知识的殿堂,承担着国家和社会的期盼。如何提高和升华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求学若渴的青年培养成材,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思考和不懈努力。
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师,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年来,我一直主讲研究生学位课“高等流体力学”,该课程起点高,内容新,学习有较大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步步深入,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好评。该课程在期末的教学评估中,多次进入全校前5%的行列,成为我校首批研究生精品课。
研究生的培养,除了上课,通过研讨会等与学生进行交流也非常重要。多年来,我在博士生论坛等各种场合,曾先后以《科学中的艺术,艺术中的科学》《Max-Planck流体力学研究所的兴衰》《从屈原的天问谈起》等为题,通过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和研究生一起探讨治学的理念,一起体会科学之美,受到学生的欢迎。
青年学生进清华求学,不但需要课堂上的良师,更期盼生活中的益友。在研讨会上,除了学术交流,我提倡师生间的谈心和反思。在和谐的气氛中,导师和学生一起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比如,当学生有时出现浮躁、信心不足、甚至对研究失去兴趣时,导师早期发现这些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清华的教师都比较忙,周末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非常劳累。由于年龄的原因,加上近三年来,体检陆续发现了慢性肾衰和高血压等疾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但在日程安排上,我的基本原则是,与学生有关的事总是排在重要的位置,尽可能优先处理。
在本科生的培养方面,清华每年入学新生的质量是很好的,如何进一步提高清华本科毕业生的发展潜力,使他们将来能成为各条战线中的佼佼者,能够打下在国际学术界脱颖而出的良好基础,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更多。
本科生大学的四年中,新生阶段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如何让新生入学后更加富有生气,如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如何使他们保持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从2003年清华在国内率先开设新生研讨课开始,我就积极参与并进行了一些探索,先后为学生开设了“智能流体”“生命科学中的流体力学”和“探寻流体力学大师的足迹”等新生研讨课和高年级研讨课,从六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来自各院系学生的反应非常好,每年报名的学生越来越踊跃。我受教务处的委托,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就新生研讨课到多所兄弟院校交流心得和体会。
清华的百年华诞即将来临,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应该看到,在教书育人方面,我们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何在课堂内外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树立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需要我们认真地进行思考。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做到师生齐心合力,在崎岖的山路上一起去攀登科学的高峰。
谢谢大家!
(此文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 航空航天学院教授朱克勤在清华大学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暨表彰先进大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