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 - 正文

“杨振宁教授是二十世纪下半世纪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吴大峻教授谈杨振宁先生

●学生记者 向小雨

图为吴大峻先生演讲。记者 郭海军

  6月30日,在主楼接待厅举行的庆祝杨振宁先生90华诞学术报告会上,哈佛大学教授吴大峻以清华大学赠给杨振宁先生的礼物上镌刻的四方面科学成就为线索,深情回忆了自己与杨先生相识及共同工作的点点滴滴。这四方面的学术成就由13篇杨先生的代表文章分成四组,以金色楷体篆刻在普通的黑色玻璃上,古朴大方,意义深远。

  吴大峻出生于上海,曾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电子工程,后于哈佛大学获得应用物理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曾获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80)、Dannie Heineman数学物理奖(1999)。他是杨振宁先生的学生,同时也是他的合作者。两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中,在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及高能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不少重要的工作。

  1956年暑假,吴大峻在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做了几天加速器的工作,感觉到“不符合我的口味”。于是便改从杨振宁先生学习物理。谈起这段经历时,吴大峻十分感谢杨先生接受了他这个物理基础不佳的学生,并为他亲自制定了八年计划,吴大峻感慨地说“这是我一生最好的决定。”

  此后8年,他师从杨先生学习了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并在量子场论及粒子物理方面合作完成了一些工作。在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学习统计力学期间,吴大峻每两周便要去杨先生办公室一次,告诉杨先生近期学到了什么以及做出了什么工作,杨先生就对其中不足的地方进行指正,如此周而复始。

  吴大峻指出,杨先生的许多文章都是开创新领域的。如1952年在Physical Review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二维Ising模型自发磁化的论文。在这篇文章之前,二维Ising模型只是有趣的数学问题,与物理没有多大关系。但在这篇文章之后,二维Ising模型的很多性质被认识到与物理现象很接近,可以成为人们了解物理世界的一个途径。

  吴大峻提到,在杨振宁先生的许许多多重要文章中,1954年在Physical Review上发表的有关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的规范不变性的文章是最重要的一篇,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全部是这篇文章的发现。没有杨-米尔斯场,就没有当今物理学中至关重要的标准模型。吴大峻利用投影设备向所有与会者展示了这篇文章的影印件,并用红笔圈读出出他认为是“神来之笔”的两句话。

  1962年,吴大峻三度去IAS(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师从杨先生学习粒子物理,并做了一些高能物理的相关工作。这期间的工作和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问题有关,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就因为这方面的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于杨振宁先生在超导体的量子物理概念上做出的一些工作,吴大峻认为“非常深远,仍有不少发展空间,尚需继续研究。”

  吴大峻说,这13篇文章并不能涵盖杨先生所有重要的物理著作,如杨-Baxter方程、高能截面等。但这4组文章,只要能完成一组,就是了不得的物理学家,而其中所体现的工作,都是划时代、开创新领域的,并且包括了所有基本及重要的物理方向。吴大峻深有感触地说:“杨振宁教授是二十世纪下半世纪贡献最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清华新闻网7月2日电) 

编辑:柳 夏

2012年07月02日 17:16:2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