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大学104周年校庆 - 正文

在澳门与清华久别重逢

姚坚(1980 级自动化)

  告别自03 班仿佛还在昨天,弹指一挥间,我和1980 级近2000 名同学一道,将迎来毕业30 周年的日子。从毕业到此刻,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以清华教育所特有的家国情怀作为人生底色,经历了祖国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30 年,既是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时代大潮中的一滴水珠、一朵浪花。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经历既简单又普通:一直在一个系统干下来,一直秉承母校教给我们的那份行胜于言的执着,始终争取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不简单,始终相信党和国家发展总是需要实干的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母校留给我们共同的印记,是那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信念。30年来,我曾先后在北京、广州、青岛、澳门等多地工作,即使走得再远,清华人“行胜于言”、默默奉献的身影,总能令我在人海中驻足。正因为如此,我更乐意向同学们介绍我到澳门工作短短半年间,因缘际会的三位清华人。

董名垂老师:阔别30年的重逢

  大家知道,澳门已经回归祖国15 周年了,作为一个16 世纪中叶就开始站在中西经济文化交往一线的沿海城市,澳门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回归祖国后,澳门由一个博彩经济为主的城市,逐步转向以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平台为特征的现代化城市,其中格外重视教育和科技。
  2014 年10 月8 日下午,澳门特区迎来了新一届的科学技术奖励颁奖典礼。我是两个月前调任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的,此次活动是我到任后的一次比较重大的活动和仪式。典礼在澳门文化中心大礼堂举行。典礼开始前,文化中心西侧平台上早已人头攒动,大家身着盛装、喜庆热烈,迎接澳门地区这一双年盛典的到来。行政长官崔世安先生亲自主礼颁奖仪式,澳门各界代表性人物悉数出席,国家科技部负责同志也专程前来祝贺。《国歌》乐曲响起,大家起立高唱《国歌》祝福祖国,之后颁奖礼开始,获奖人士依次上台接受行政长官崔世安颁发的奖牌。
  忽然间,在列队的获奖人士中,我又惊又喜地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和面孔,高高的个子、挺直的腰板、微笑的面容,只是平添许多白发。迟疑之间,我不禁问自己,这不是我们在清华自动化系读书期间,教我们“电子学”的董名垂老师吗?当年董老师在清华主楼六层电子学实验室给我们讲课和指导实验课的情景,那份气宇轩昂、那份风趣幽默历历在目,而那应该是30 年前的光景了。
  等思绪重新拉回澳门文化中心宽大的礼堂,母校的温情立刻充盈在我心头。颁奖活动一结束,我便走上前去,和董老师紧紧握手,祝贺他的团队获得的奖项。

  这是相隔30 年后的师生握手,又是在澳门这个远离校园的沿海小城,几分感慨,几多喜悦,难以言表。董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澳门大学集成电路、电子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多个科技奖励,特别是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居于领先地位。澳门回归十五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习近平主席在澳大校史馆视察时,肯定了澳大科研和教学取得的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董教授们的辛勤工作。

周礼杲:为澳门回归“育才无数”

  2014 年11 月的一天,我从澳门回北京参加会议,车辆行驶在首都机场高速路上,忽然接到一个澳门打来的电话,电话的那头正是周礼杲教授。周教授说:“你上次来澳门科大开会时,我恰好没在,希望有时间见见面。” 接着又说,“清华同方集团陆致成教授一行最近要来澳门访问,希望到访中联办。”我说:“周校长您是清华前辈和学长,一定早日去看望您,也会落实好、接待好陆教授的来访。”
  2015 年1 月21 日上午,天气晴好,周教授和我两人在暖洋洋的办公室里促膝畅聊。从周老平实言谈的娓娓道来中,我感受到清华人在澳门回归进程中的特殊贡献。

  时间回到1991 年,当时周教授还在电机系任教,受学校推荐和教育部委派,来到澳门大学工作。当时的人选要求是,国际知名、英语好、有管理经验,等等,校领导王大中、杨家庆、倪维斗等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承担起这个重任,还希望他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将澳门大学办成清华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1987 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在  1999 年12 月20 日中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而当时澳葡政府中的大部分公务员都是葡国人。从1991 年算起,还有7 年多的时间要通过澳门大学的教育,为澳门回归祖国培养和储备当时急缺的政治、法律、管理、财经等方面的人才。
  言谈间,周教授目光炯炯又有几分欣喜。他说,当初来澳门的时候不太清楚和理解,之后才逐渐体会到中央的深谋远虑和长远安排。他在1993—1998 年作为澳门大学副校长、校长期间,致力于不断提升澳门大学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工作业绩受到当时的澳葡政府和国内的肯定。在他领导下的澳门大学,在1999 年12 月澳门回归祖国前,为顺利回归培养了大量的各类管治和建设人才。
  更令周教授自豪的是,作为澳门社会的知名人士,他当年曾作为澳门回归筹委会100 名委员之一,直接参与了回归前的各项筹备工作。回归之后,周老再披战袍,受首任特首何厚铧先生、澳门知名人士廖泽云先生邀请,领衔组建澳门科技大学。在组建过程中再次得到清华的支持,才有了后来唐泽圣教授等陆续出任澳门科技大学资讯科技学院院长等职务,同时在卫星天体测量技术等方面,为澳门科大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打下基础。如今,81 岁高龄的周教授依然担任着澳门科大校董会主席职务。而短短20 年间,澳门大学和澳门科大也双双进入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的前列。

崔世平:致力于澳门社会和谐的沟通者、协调者

  到任澳门不久,同事们就告诉我,由于特殊历史和社会原因,澳门社会社团众多,以行业、乡族、地域、爱好组成的各类社团星罗棋布,是保持社会沟通、维系社会稳定的特殊形式。同事们建议我去走访一下澳门乃至在两岸四地都有影响力的澳门社团——中华文化交流协会。
  到访的那天,崔世平理事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介绍了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在传承中华文化、推进华人社会特别是两岸交流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翻看他递给我的名片,各种政治和社团职务的头衔名列其上,特别让我感到温暖的是澳门清华校友会会长的职务,我们当即互留了电话。而印象最深的,是他多次说到清华对他有特殊的关爱。
后来我了解到,崔世平先生早年在美国读的大学,返回澳门工作后,又在清华建筑系读了城市规划的博士学位。在澳门,他作为崔世安特首的弟弟,为团结爱国爱澳力量建设特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担任第九至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澳门区代表,以及澳门特区第三、四、五届立法会议员。
  除了在澳门城市规划及工程顾问企业担任董事总经理外,崔世平先生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社会事务中。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澳门立法会议员,他为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倾注心血。他在澳门城市规划学会担任会长,发挥专业特长为澳门的发展,特别是在城市规划、新区填海、土地沉降、社区配套等专业技术领域发挥才干。作为澳门科技协进会理事长,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内地与澳门的科技合作和对中小学生科学普及。2015 年年初,他还会同中国科协和台湾、香港的科技学会,在澳门联合举办了“协同创新澳门论坛”,致力于推进两岸四地产学研合作。在前往澳门工作前,我对这座小城有一个初步印象:中西建筑交融互鉴,小街小巷平和温馨,人民生活富足无争。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短短数月间,就在祖国边陲的这座小城里与那么多来自清华的人和印记相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久别重逢。
  我想,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一定都像澳门一样,见证着无数已经离开清华园的学长和朋辈们,将清华精神的种子带到天南海北,耕耘前行,积少成多,汇聚成推动国家发展的恒久动力。
  站在毕业30 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不禁想起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祝各位同学葆有强健的体魄、火红的内心,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再接再厉!

清华新闻网4月21日电

  转载自《清华校友通讯》

2015年04月21日 08:03:4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