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我和我的祖国——向祖国告白 - 正文

【我与新中国的故事】秦佑国:牢记建设国家的使命

来源:北京教育老干部工作公众号 11-20


 

国庆

我的祝福: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上小学一年级,今年是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我与共和国一同成长,一起走过。祝福祖国国运昌盛、人民幸福!

回首七十未经意  往事历历犹记忆
机遇相随曲折路  初心不忘志不移

——秦佑国

秦佑国

1957年初中毕业纪念(前排右一)

秦佑国儿时求学经历充满曲折。194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在打工子弟学校读书,上海解放后考入向贫民招生的原“富家子弟”小学,1952年被送回苏北农村老家,成了留守儿童,在村里初小继续上学,再到镇上读高小,然后考上县里的初中。九年时间上了五所小学,两所初中。

清华建筑系本科求学期间

初中校长将当时唯一一个免试进入扬州中学就读高中的机会给了秦佑国。1961年高考后,秦佑国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六年制的建筑学,他读了四年,五年级到延庆村里参加“四清”,当工作队员,随后是“文革”开始,1968年9月秦佑国由工宣队主持毕业分配离校。

在536厂规划设计厂区工作

1973年画的536厂全景图

在解放军农场劳动锻炼一年八个月后,秦佑国来到湖北阳新的邮电部 “536厂”,投入到三线建设的大潮中。他回忆说,“这个厂在鄂东山区,我到时还是一片荒山,住在芦席棚里”。就这样,他既做建筑设计,也做结构设计,还要现场与民工一起施工,经历了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全工种”,一干就是八年。秦佑国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他说:“正是那段时间让他进一步认识到建筑学专业的实用性,练就了自己全工种设计的本领。”

1970年与爱人应锦薇在武汉长江大桥合影

1977年秋秦佑国决定报考建筑技术专业研究生。半年的备考时间,白天上班工作,空余时间自学普通物理、高等数学、专业英语等课程。1978年秦佑国考上研究生,做建筑声学研究。秦佑国在研究生期间修完了学校开设的数理课程,还自学了数学物理方程、连续介质力学、有限元法等。他全身心都扑在专业上,创造了多个的第一,如中国第一个做SEA(统计能量分析)研究,国内第一个做室内声场计算机模拟,北京市最大效果最好的噪声治理工程(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988年评为副教授,1990年被学校破格晋升为教授。

厂区宿舍楼现状

1990年到2004年,秦佑国担任建筑学院两届副院长和两届院长,他的工作重心回到 “建筑学”。他组建完善了建筑、规划、景观、技术4个系的学院架构,并在学科建设和定位、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国际交流诸多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秦佑国的专业领域和学术视野也扩展到绿色建筑、建造技艺、设计媒介等方面。


航空发动机试车台噪声治理工程,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

秦佑国钟情教学,担任学院领导时还承担和其他教师工作量相同的一线教学。他说:“资深教授要为本科低年级学生开课”。他面向全校新生讲授新生研讨课《建筑与技术》,开设文化素质核心课《建筑的文化理解》,为建筑学本科一年级开设《建筑技术概论》、《建筑数学》。他提倡“理工类课程要人文性讲授”,开设了十年的博士生课程《科学、艺术与建筑》。在良师益友活动十周年时,秦佑国是全校获评次数最多的三人之一,得到了“感动清华”奖牌。他说:“最大的欣慰是得到学生的认可。”

90年代重返厂区

不论在任何地点、岗位,秦佑国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渴望建设国家的初心,努力将自己的工作、任务做到最好,把它们转化为情理之中的事情。秦佑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专业态度。

个人简介

秦佑国,男,1943年出生,1968年参加工作,清华大学退休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建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编辑:李华山

审核:周襄楠

2019年11月21日 08:25:1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