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学风建设在路上 - 正文

副校长杨斌做客精仪系“学风营造-学术评价”微沙龙 与师生共话学风建设

清华新闻网6月1日电(通讯员 林晨 赵启航 陈琛)5月31日下午,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应邀做客精仪系“学风营造-学术评价”线上微沙龙活动,与来自精仪系各年级的12位研究生代表围绕学风建设方向与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精仪系系主任欧阳证、党委书记柳强、副系主任王鹏、党委副书记吴冠豪、研工组组长马潇潇,9字班级主任李杨等教师共同参与此次微沙龙,本次活动由精仪系2018级硕士生林晨主持。

欧阳证发言

活动开始,欧阳证为大家介绍了精仪系学风建设和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他强调,“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是清华的学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风都有不同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当今国际形势变化非常剧烈,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成为新技术的创造者,也要成为未来创新体系的缔造者,这也是精仪系对学风营造和学术评价非常重视的原因。这次的学术评价制度改革虽然是不再“数论文”了,但实际上毕业的标准不会降低,只有达到学术共同体认可的成果,才算是真正达到了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随后,老师们同学们围绕对“学风营造”和“学术评价制度改革”的思考与认识展开了研讨。

老师同学们踊跃发言

精仪系2019级博士生祁一凡针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程中的引导将有效指导研究生优良学风的养成。2018级博士生徐宁围绕“选择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研究”分享了自己的理解。2019级博士生张利认为,研究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还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希望学校能够正确地进行引导,比如到底什么样的成果属于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及如何实现同学个人兴趣和学校弘扬学术文化的有机统一。2016级博士生冯锐建议准确定位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尊重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客观差异,不以论文为导向去评判一个人创新成果,培养一批能很好适应未来国家重大需求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

吴冠豪围绕社工作风和学术学风间的关系与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他表示,一个人做事的风格,不仅体现在社会工作当中,也会体现在学习科研上,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只有持续不断地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品格。

杨斌和参与微沙龙的师生交流

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杨斌鼓励同学们要有报国之心,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为国家作贡献,不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做应用研究都是有价值的。他强调,学风的钥匙是内生动力,如果长期都是靠外部激励,那么学术的自主性就会受到抑制。论文发表数量等评价制度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再往前走将会给世界一流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带来阻碍。

杨斌指出,此次的学术评价制度改革意味着我们需要自己定义更有追求的目标,激发出对研究的内在热爱,享受学术创新本身。希望各位研究生同学能够仔细思考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努力做一等一的事业。人的一生十分短暂,唯有精神可能永恒,而这样的永恒需要大家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与会师生合影留念

本次“学风营造-学术评价”微沙龙是精密仪器系在学校推出《关于加强新时代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完善学术评价制度的若干意见》的背景下,在精仪系云上博论期间特别开展的一次研讨活动。活动旨在进一步巩固学风建设成果,加深研究生同学对学术评价制度的理解,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广阔空间。

供稿:精仪系

编辑:李晨晖

审核:程曦


2020年06月02日 13:40:4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