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学风建设在路上 - 正文

“春风讲堂”第十二、十三讲成功举办 郑泉水院士揭秘卓越成就之道

郑泉水院士揭秘卓越成就之道

清华新闻网5月6日电 4月14日、21日,“春风讲堂”系列讲座第十二、十三讲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钱学森力学班(简称“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主讲。他通过梳理40年亲身经历的一个个案例,与大家分享学术之道中为什么激情、选择和坚持至关重要,以及如何去践行,带领同学们探索如何在变革的时代当中卓越成长。讲座题为“选择、目标和坚持——卓越成就之道”,分上下两篇,共六个单元:(1)“80%”的学生经历迷茫?选错专业?(2)朝激情目标,学“少”、深、通;(3)如何找到激情,去做研究;(4)远航探险——梦想、自信、团队、资源;(5)问题与机遇——师生共赢的金钥匙;(6)成就卓越的启示与法则。

两次讲座同时作为清华大学“学术之道”这门课的授课内容,上下篇分别由数学系白峰杉教授和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徐芦平老师主持,同时邀请了小米集团联合创始人刘德、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和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孙沛副教授,共同对话创新人才培养。讲座反响热烈,除校内选课学生外,超过60万人在各平台观看并通过各种方式反馈提问。

郑泉水院士演讲

郑泉水首先指出,中国高校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是,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到大学毕业甚至博士毕业时,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很困惑、迷茫,继而深刻影响到一生的成就和幸福。他举例说,一年前对清华学堂班的调查显示,学生进入大学遇到的最大困惑和挑战是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并不明确,其次是课程成绩不理想和科研进展不顺利。郑泉水表示,深层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中小学形成的“短跑”思维定式使得学生长期困在应对短期考试的状态;第二,院系专业划分过细、壁垒森严,学生很难从一开始就选对专业;第三,时代需求的加速变化和教育体系的巨大惯性之间的冲突。

郑泉水强调,教育的核心需求正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知识传授转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迷茫是最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特别是在创新时代,决定一生能否取得卓越成就的最大要素不是天赋,而是对高远目标的激情和不懈努力。他举例说到,自己前十年的研究偏理论及基础力学,科研成绩最出色的清一色是本科从清华毕业的学生;而近十七年的研究偏实验和原始创新,做出优秀成果的学生多数来自外校。

由于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是社会的变化一直在加速,他提醒学生必须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鼓励学生主动迅速出击,找到自己的激情所在。

第二单元,郑泉水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走出迷茫的经历,他受爱因斯坦影响,采用了以研究为导向的精深学习法。他认为学习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器,听讲、死记硬背地记忆知识,通常是短期记忆;第二层次是术,对核心概念理解透彻,养成能力的一部分,形成长期记忆;第三层次是法,能够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构建起解决问题的自信和价值判断的品味;第四层次也就是最高层次是道,进入了化境。他阐释,根据兴趣,每学期选择较少科目,进行精深学习,同时通过研究达到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真正掌握。从这个深度横向扩展,又能实现领域迁移,甚至用一年时间可能获得别人花5-10年才能掌握的深度知识。

第三单元,郑泉水以“钱班”学生案例出发,介绍了“钱班”以“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Research)牵引课程(Course)和学生群体(Community)的CRC培养模式。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入门和初阶,大一、大二要求进行2-3期强度逐渐增加的“学生研究训练”(SRT),目的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初探自己的激情和擅长方向,同时磨练坚持的意志;第二阶段是中阶,大三要求学生进行8学分的开放性自主创新研究(ORIC);第三阶段是高阶,大四要求学生进行为期6-9个月的研究性工作实习(SURF),最终确定自己真正的激情所在,找到下一步的方向和平台。CRC培养模式是清华大学第一个本科荣誉学位方案,以研究为牵引,学生自主构建课程和社团,由知识链条构建完整的人格。“钱班”的培养模式目前带来的四大好处:第一,帮助学生找到激情;第二,帮助学生抓住重大机遇;第三,引导深度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坚实的基础;第四,帮学生赢得未来的发展平台。

讲座下篇,郑泉水讲述了自己研究领域的6次重大选择和变迁。第一次选择是1980年刚上大学不久放弃了热门的土木建筑专业转向自己真正热爱的力学,朝着统一力学基础的目标,同时研究连续介质力学及其数学基础张量函数理论;第二次选择是在1987年受到伯勒尔(Boehler)猜想的启发,转向对各向异性的研究;第三次选择是1994年在建立了连续介质力学的对称性原理以及几乎所有关于各向异性本构方程最简单、最完备的张量函数表示定理后,全力转向了本构关系的理论研究;第四次选择是进入当时少有人迹的纳米力学领域;第五次选择是2004年离开逐渐热门纳米力学,踏上了探索结构超滑的远航之旅;第六次选择是在2009年创办“钱班”,从此开启了结构超滑科学技术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交叉研究。郑泉水着重介绍了第五次选择的曲折经历,从最初的雄心勃勃到研究受阻陷入困境,再到面对挫折下的坚持,终于在执着的不懈努力下,于2012年发表了微米尺度结构超滑第一个明显的实验证据。此后郑泉水团队一路引领结构超滑的科学技术研究,设立了全球第一家超滑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结构超滑应用基地,为更智能、更绿色、可持久的人类社会作出独到的革命性贡献。

谈到六次选择背后的启示,郑泉水表示有三点:第一,在一处的成功,可激发、迁移出更多的自信、更大的梦想、更强的毅力和更广的资源;第二,梦想的实现,需要有洞察力的想法,加上脚踏实地、勇敢不怕失败以及坚持不懈;第三,鼓励大家给自己多一些勇气,大胆突破热门领域,尝试探索独立道路。

第五单元,郑泉水通过分享“革命性机遇,成批成就者和成就者年少”的现象,提出机遇和导师的重要性,进而分享了“钱班”如何将学生和重大机遇、顶尖导师更好地联系在一起的思路。“钱班”设立了X-idea活动,进一步对接进阶式研究学习体系,搭建起师生桥梁,为学生带来挖掘未知潜力的“机遇”问题,激发学生在大一大二对创新问题的研究激情,帮助学生抓住机遇,实现对重大挑战问题的分段挑战,逐步进阶。

最后一个单元,郑泉水结合“钱班”团队的探索经历和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总结了几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第一是对高远梦想的激情和痴迷,“十年磨一剑”,“二十年成就卓越”;第二是保持好奇心,善于发问,开放想象,从小步做起,不断超越自己;第三,找到自己成为“独角兽”的方式。

讨论环节,刘德、石中英和孙沛分别从企业、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就讲座主题进行了解读。

嘉宾讨论

背景链接:

“春风讲堂”系列讲座以雨课堂形式面向全校师生直播,旨在使清华学子不仅具备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的勇气,更具有古今贯通、博学中西的“全人”通识素养。为积极践行社会责任,讲座通过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抖音号、快手号、B站号、百家号、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等平台同步对外直播。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校歌里的这句歌词,每每成为清寒岁月里最温暖的声音,回响在清华人耳畔。“春风”既是“春风似剪刀”的力量,剪除病毒滋生的余孽;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温情,化作滋润人心的甘霖;还是高挥春秋笔的气度,在历史的语境中体认当下的世界与国族。“春风讲堂”恰是源自清华人对于“春风化雨”“自强不息”的重新阐释。我们希望,知识的理性和行动的勇气,终将如春风驱散笼罩大地的阴霾;而百年的清华,期待在春和景明之日迎候学子归来。

供稿:教务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程曦


2020年05月06日 09:45: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