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 正文

我的住校故事 | 国际处郦金梁:守职尽责,住校光荣

●国际处 郦金梁

这一次校园封控管理发生得突然,在住校期间,我得以从新的视角感受学校。我的感受主要在两个方面:守职尽责、住校光荣。

郦金梁作交流发言

自5月6日校园实施临时管控以来,在副校长杨斌指导下,国际处每天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研讨, 制定了《国际学生学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其中对准备期、响应期、持续期和恢复期等阶段做出计划。完善了国际学生学者信息台账,成立双语化工作组,与院系建立国际学者的双联系人制度,确保信息及时有效传达。

5月14日起,国际处组成应急管理工作组,在校内和校外两个一线联动开展工作。首先是确保与国际师生的联络通畅。搭建了三个云值班平台,开设了联络热线电话邮箱等,结合日常的微信和电话联系,确保国际学生学者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国际处,对师生需求困难做到接报即办。

四月初,国际处与学生社区中心合作,拟定了国际公寓楼长计划。在每一栋国际学生公寓,指派一位国际处同志担任楼长,与社区中心的领班同志合作,落实学校的应急管理部署。配置国际学生骨干担任楼层长,做好本楼国际学生的引导协调工作。楼长的工作要做到对每一个国际学生的有效联络,加强思想沟通,掌握学生动态,有效促进校园稳定和学校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实与推进。

5月14日,学校给国际处一个住校干部名额。分管国际学生学者事务的吕晓杰同志自告奋勇报名入校开展工作。从那时候起,我就在微信群中仰慕住校同志们的身影。就像77级的钱小军老师,每天午夜过后在校园内巡察,胸前还配有巡察证。她在29年前就是我的老师,我想,这就是清华的师范。

5月27日,学校允许加派同志入校,我和国际处的几位同志加入住校队伍,但是要经历在紫清大厦的4天健康观测。四天里,我最大的感受是同志们纪律性强。有的老师在房间里步行几公里,但坚持足不出房门。其实,房间门是没有封锁的,楼宇的大门也是开放的。每天一次的透风是分别到楼下停车场接受核酸检测。那时候,我看着敞开的大门和开阔的道路,抑制住跑出去的冲动,深深感叹学校令行禁止的管制力和同志们服从学校管理的纪律性。

进入校园之后,我看到学生们在祥和的校内安逸地学习生活,以至于申请出校返乡的人数很少。这说明,学校管理和校园整体环境非常好。我参加校园巡察,每天走路2万步。在重点值勤期间,国际处同志们与学生部门和社区中心协同开展巡察,从晚上8:00到凌晨6:00,巡察国际学生公寓的内外和周边。感谢潘庆中老师,凌晨4点还在盯着学生活动。同时要感谢许多单位和老师在相关工作中的支持,在这里不能一一列名。其中,在学生部门的协助下,每个楼宇国际学生较多的院系配备了住校联系人。国际学生的工作,获得社区服务中心同事们的全力投入。

这一次的住校既是一次工作考验,也是一次难得的生活体验。对于参加住校的年轻同事们也是一种锻炼。3日午夜,机械系一名国际博士生突发不适到校医院就医。国际处楼长与机械系的同志在第一时间到达医院,平复学生紧张情绪并协助翻译。三个单位紧急协调安排转院至校外就医的预案,联络保险公司做好就医费用的预备。庆幸的是,校医院在凌晨确认学生身体状况平稳。这个学生在第二日向学校老师们表达了谢意。担任楼长的国际处同事是一位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她的本职工作并不是国际学者学生事务。她表示,在住校工作中受到了很多感动和鼓舞,也接受了组织考验。

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来得欣然。我现在的体会,有点像是经历过长征洗礼之后的喜悦。就如毛泽东同志在诗里提到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华新闻网6月24日电)

供稿:国际处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2年06月24日 15:15:1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