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 - 正文

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论坛举办

清华新闻网4月28日电 4月25日,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与中国网联合主办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系列智库论坛——“民族复兴与中国共产党”论坛,邀请2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在逻辑。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秘书长曾劲松主持论坛开幕式。

彭凯平致辞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全球产业研究院院长彭凯平出席论坛并致辞。彭凯平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总结百年历史经验,思考民族复兴前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实现民族使命的重要举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讨论的这个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前瞻意义,期待各位与会专家贡献更多智慧,展开深入讨论,共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杨新华致辞

中国网副总编辑杨新华出席论坛并致辞。杨新华表示,回望百年来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的历程,也是历史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开创了民族复兴之路,在历史的淬炼中化茧成蝶,成为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未来的历史发展还将继续证明,由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获得了真理的赋能,时间站在了中华民族这边。

赵可金主持论坛第一环节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赵可金主持论坛第一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具体内涵,特别聚焦中美关系和全球治理变化,分析了中国的国际观和战略思想变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世界重心东移的格局开始出现,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也成为全球政治博弈的中心地带和大国竞争的主要舞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认为,在文化问题上不应把文化差异过于意识形态化,一种文化要对其他的文化有所贡献,前提是这种文化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方面能够为其他文化提供思路和借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表示,中国因自身发展成就重返世界舞台中央。长周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国人没有理由不以中国为中心去看世界秩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吴志成表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原则,包括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国内与国际统筹、尽力与量力兼顾、刚强与柔智相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新冠疫情期间,中国进一步加快了发展速度,相比之下,美国有强烈的危机感。因此,中国和西方进入矛盾多发期、矛盾尖锐期。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表示,全球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在世界政府缺位的情况下,要建立一套普遍认可的文明规则,也就是“人类文明”。“人类文明”专指人类在普遍交往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交往理性、价值规则,或者说是一种共同的公理、公善。

李小华主持论坛第二环节

中国网新闻中心副主任李小华主持论坛第二环节。与会专家集中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和治理智慧,解答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陈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留下的启示就是坚持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治理是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统一,是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统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三大历史传统的继承者: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传统,三是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继承。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波强调,重要历史成就的取得,可以极大地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强力、从容应对困难和挑战,可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李锋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百年大党,其制度化不断进步,但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党情、国情、世情。

潘庆中主持论坛第三环节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主持论坛第三环节。与会专家通过研讨“十四五”规划,集中分析了新时代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意义。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既是继承过去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为2035年实现党中央确定的远景目标做政策和经济实力的准备。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大国,肩负全球责任,在减碳及全球化等议题上,中国也为全球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杨瑞龙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级阶段理论里搞“渐进式改革”,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现有体制里面把市场经济引进来,走出了一条非常有中国特色的改革道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政治学系长聘教授杨雪冬表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把握住重大时间节点,原因一是主体性,二是自主性,三是能动性。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是中共的独特优势,从这个角度,也更容易理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逐步扩大内需,会使中国经济的发展能量充分释放出来,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经济会成为世界经济从困境中走出的一台最重要的发动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说,中国要审慎执行新兴大国的开放战略,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外部约束条件的独特新兴大国开放模型。

赵可金作总结发言

赵可金在论坛最后环节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主要谈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上很多其他政党是很不一样的,很多政党是私利性政党,只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公益使命的政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二是中国共产党除了是中国的执政党,还是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和非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党是很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的党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三是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过去一百年的历史经验。

供稿:社科学院

编辑:方正 陈晓艳

审核:吕婷

2021年04月28日 14:56:4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