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新闻网9月2日电(记者 吕婷 曲田 李晨晖 冯哲盈 摄影 李派 赵青松)九月伊始,秋意渐浓,葳蕤依旧。9月1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的上课铃声在校园、在云端、在世界各地响起,全校师生以“主会场+荷塘雨课堂”的方式再次同上一堂课,讲解即将开始的秋季学期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新学期的到来。校领导邱勇、陈旭、王希勤、吉俊民、杨斌、李一兵、尤政、过勇、郑力、向波涛、彭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出席活动,杨斌主持课程。出席活动的还有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韩景阳,教师代表,包括研究生新生在内的学生代表。课程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近5万名清华师生,全球145个校友会的代表,关心支持清华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朋友们,以及围坐在一起的亲友们在线上参与课程。
激昂雄壮的国歌旋律庄严响起,全体清华师生在校园内外共同唱响。在承上启下的新秋时节,师生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开启崭新的征程。
陈旭致辞
校党委书记陈旭以“永葆担当精神 续写奋进篇章”发表主题致辞。陈旭代表学校对同学返校、对新生入学表示热烈欢迎,对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对上级领导、广大校友和各界朋友给予清华大学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陈旭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级部署,坚持大局为重、育人为本、发展为要,强化使命担当,团结奋力前行。服务抗疫大局,构筑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坚守育人职责,保障教育教学秩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抓紧抓实全年任务。各条战线暑期坚持工作,全力以赴“备考”新学期。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各级组织和全校师生经受了严峻考验、交出了合格答卷,体现了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激扬出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陈旭用“守望相助、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不惧挑战、冲锋一线的战斗精神”“坚守职责、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倾心付出、永不言累的奉献精神”高度概括了清华师生在疫情防控和在线教学工作中体现的精神力量。
陈旭说,抗疫行动中师生校友的动人身影和感人故事,必将激励全校师生在新学年新征程上继续砥砺前行。虽然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艰辛与磨难,但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人生和世界的意义,发现了蕴藏在我们身上的潜能,获得了开创美好明天的强大力量。希望同学们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上不惧风雨、勇往直前!
陈旭强调,2020年是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愈是处在特殊的历史关口,愈要鼓足干劲、持续奋斗;愈是面临不确定的复杂形势,愈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愈是面对严峻的风险挑战,愈要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全校师生员工要着力增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和责任担当,高标准高效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局面。
陈旭对新学期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校下一步工作明确了要求。首先,要严格落实校园疫情防控新要求,继续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彰显责任担当。学生返校后,校园防疫进入新阶段,这是新一轮的大考。要坚持以最严标准做好防控,同时有序开展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全面恢复正常秩序,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常态化防控期间,校园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全校师生“非必要不出校”“非必要不离京”,严格执行离校报告、离京审批等相关要求。国际交流要遵循防控到位、师生安全、量力而行的原则,优先采用在线方式进行。要强化校门楼门、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管理,积极做好街道社区防控、物资和经费保障、心理咨询服务、信息报送等工作,来自疫情重点地区和境外的返校师生要自觉进行健康观察,增强及时响应突发情况的能力。各二级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不等不靠、主动而为,共同巩固和保持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9月5日开始,本科生新生将陆续报到,将有志愿者提供引导服务。由于疫情防控原因,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报到,送人车辆和亲友不能进校。
希望全校师生顾全抗疫大局、做好自身防护,做同心战疫的贡献者。疫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秋冬季节仍存在疫情再度暴发的可能。全校师生都要当好个人防护和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底线思维,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同时也要避免遇事恐慌和不必要的过分担忧,要相信中央和学校的部署安排,乐观积极地完成学习、科研、社会工作等任务。有任何意见建议和困难问题及时向学校反映。
第二,要努力构建“双一流”建设和内涵式发展新格局,在节点之年展现历史担当。要集中力量制定好学校的“十四五”规划,更加注重从“四个服务”高度谋划发展,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紧抓110周年校庆契机,总结凝练办学理念,出台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和举措。做好“双一流”建设阶段总结和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统筹书院建设和大类培养等本科教育。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出台相关意见、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巩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持续做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完成第18次科研工作研讨会,制定实施学校2030科研创新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做好国家重点实验室改革。举办核研院6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总结“200号”经验和成就,扎实推进航发院、治理研究院等重大平台、交叉机构建设,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贡献清华力量。
希望全校师生强化战略思维、狠抓全年任务,做学校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今年学校的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尽管千头万绪,但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把服务国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准确把握、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辩证关系,努力取得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优异成绩。全校师生都要当好学业事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在所从事领域和职责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追求卓越、多作贡献,汇聚磅礴力量,铸就学校改革发展的新辉煌。
第三,要推动学校党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践行初心使命中体现政治担当。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做到学习跟进、认识跟进、行动跟进。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重点加强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等组织体系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理论学习和培训体系,开展案例警示教育。推动学生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更好契合学生发展新特点、符合学生思想新状况。深化团学组织改革,加强作风建设,服务学生成长。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准备工作,加强“四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校主体责任,深化巡视整改和巡察工作,完成校内巡察全覆盖。
希望全校师生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旗帜意识,做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力行者。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党和国家大局考虑问题、推进工作,为培养可堪大任之才、为解决“卡脖子”难题不懈奋斗。要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对清华寄予着殷切期望,全国人民对清华给予了支持厚爱,这意味着对每一位清华人更高的要求:既要业务精湛,又要品德高尚。全校师生都要当好校风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以优良党风促校风、育学风,保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对历史负责、对清华负责、对国家负责,用严以律己的行动和攻坚克难的业绩交出一份无愧“清华”二字的合格答卷。
陈旭最后说,希望全校师生珍惜重返校园的美好时光,积极投身火热的学习科研工作,用更强烈的担当精神续写2020年的奋进篇章!
邱勇作主题报告
校长邱勇以“持续奋进,推动融合式教学,努力交出一份更加优异的教书育人答卷”为题作主题报告。邱勇表示,今天是9月1日,距9月14日秋季学期全面开课还有两周,全体师生再次同上一堂课,明确未来的目标和路径,再次向社会庄重承诺,发出清华声音,彰显了清华在重大危机挑战面前,看重师生在一起,看重教学秩序的稳定,坚守教书育人不可放弃的职责。
邱勇强调,2020年将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历史将记住我们每一个人在2020年的思考、选择和行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坚忍不拔,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世界人民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我们不知道下一次疫情什么时候来临,但我们坚信大学教育和科技的力量,会帮助人类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挑战。作为清华人,团结依然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保障。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清华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持疫情防控不松懈、教学科研不停步、改革发展不放松,铸就了新时代教书育人的新气象,我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清华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邱勇总结了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师生为在线教学工作的付出和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经验。2月3日,清华师生第一次同上一堂课。我们面向全社会郑重承诺:教书育人是不可放弃的职责,要实现“延期开学、如期开课”。7月3日,我们举行“云上学堂——在线教学总结、分享与展望”大会,围绕在线教学工作总结成果、分享经验、展望未来。我们再次向社会承诺:质量永远是教学的生命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持续推动在线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化。我们总结了七条在线教育的成功经验:一是清晰的理念、坚定的决心以及理念、决心在全校的有效传递。二是教学方案的顶层设计和体系运行机制的有效建立。三是充分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推动线上教学的技术创新与智慧教学平台建设。五是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六是以开放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七是与教育实践同步推进教育研究。
“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邱勇向所有已经和即将来到清华园开启人生新旅程的新同学及其亲友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贺。邱勇表示,今天,我们再次承诺,再次奋进,再次引领,又一次吹响集结号,我们将全方位推进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一是要建立高质量的融合式教学体系。真正实现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全体师生必须要“见面”——老师要看见线下线上的所有学生,线下线上的学生都要看见老师,学生彼此之间也要能看见、听见。二是要建立有韧性的融合式教学体系。韧性是指有持久力、有生命力,遇到外界变化有自动调节能力,我们的线下教学、线上教学要有机融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可随时切换调整,要做好相关的保障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心理准备。三是要按教学日历开课,所有应上、能上的课“一门也不少”。四是在校内外、国内外的所有学生“一个都不少”。
邱勇强调,秋季学期的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要达到卓越标准、实现再次引领,需要全校师生继续努力。整个暑假,教务系统、信息化技术中心、后勤系统加班加点工作,为9月14日全校正式开课打下了坚实基础。专家组认真负责,持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体系的调整能力;各部门全力以赴,加快提升教学支撑能力,完成教室硬件升级改造,雨课堂、网络学堂、视频会议系统全面升级;加强教学一体化的运转体系,做好各项预案工作,针对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艺术课均进行了具体设计,针对学生心理工作、图书电子资源、学习支持和保障、学习成效提升、社团活动和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均做好了充分保障。
邱勇向全校师生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广大教师做到,一是要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天然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育,言传身教是一切教育产生的基础。二是要持续学习,学习是教师重要的本领,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做到学而不厌,学习如何做好融合式教学也是持续学习的一种体现。三是要亲近学生,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了解学生,才能指出他的问题,才能引导他成长,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教”,因材施教要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希望广大同学做到,一是要静下心认真学习,在任何情况下,牢记成长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在疫情挑战下静心学习就是在锤炼心智,就是在养成品行,学习不只是了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成长。二是读懂生命,疫情是最好的一堂生命课,希望同学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感受社会的温暖,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尊重他人的生命。三是接受考验,疫情是对人类的一次重大历史考验,也是对每个人尤其是对年轻人的考验,经历困难挫折,不断砥砺成长,方能不负韶华、有所收获。
邱勇表示,卓越的集体应当在危机之中思考判别,对实现长远发展作出更深层次的努力,做有长远意义的事情,持续推进各项改革。邱勇简要回顾了上半年学校在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科研体系改革、学术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线教育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介绍了学校为建设一流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所作出的努力,并宣布学校决定自9月1日到9月30日,举行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研讨月。
邱勇表示,清华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大学一定要有独特的文化,一所大学正是凭其独特的文化而屹立于世界大学之林。大学的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积累传承的,没有文化就谈不上世界一流。改革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正如杨万里的诗句:“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纵然面临困难,改革的脚步不停息,改革没有休止符。一流是永远追求的目标,一流意味着引领,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引领,也包括思想文化上的引领;一流意味着独特性,最根本的是办学理念和大学文化上的独特性;一流也意味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为人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所大学的办学视野决定了她所培养的人才的视野,2016年清华发布历史上首个全球战略,各种国际合作形式不断展示新面貌。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大学应为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邱勇在会上宣布,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10周年的主题是: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自强是清华的底色,创新是世界的潮流。自强的清华人将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与世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邱勇同时发布了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标志,标志以阿拉伯数字“110”与清华大学校徽的组合为主体图形,并辅以阿拉伯数字“1911-2021”,创意源于同心渐进的方圆几何图形,校徽图案嵌入同心圆中,增加了标志的识别性与独特性。
邱勇强调,要以千年的眼光看待大学的价值。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为人类未来撑起一片蓝天。未来的大学,一定是更加开放融合的大学;未来的学习,一定是更加自主的学习;未来的教学,一定是更加智慧的教学;未来的教育,一定是更加普惠的高质量教育;未来的一流大学,一定会实现更加有力的引领。清华不仅要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也要更开放、更融合、更有韧性。大学与社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大学在推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清华大学拥有最好的名字。“清”代表纯洁、安详的生命品格,意味着境界、品味、定力;“华”代表茂盛、希望的生命状态,意味着追求、向往、光彩。“清”是朱自清先生的“清”,出水莲花自清净;“华”是中华的“华”,清华要成为一所代表国家的大学,成为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面镜子,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王国维先生在《人月圆•梅》中写到“一声鹤唳,殷勤唤起,大地清华”。清华人心中不止有水木清华,也憧憬着“大地清华”;清华人不仅植根中国大地,也胸怀世界大地。我们共同沐浴在“清”与“华”之下,并共同追求“清”与“华”的境界,携手为疫情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贡献智慧。相信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110周年校庆和更加灿烂的清华第二个百年发展前景!
课程在全体师生齐声合唱清华大学校歌的歌声中结束。
活动现场
学校多个院系单位组织线下收看。师生们纷纷表示,同上一堂课意义重大,鼓舞人心,受益匪浅,未来要继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不负韶华,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现场参会,并在第一时间分享了自己的感想。“邱勇校长和陈旭书记的报告,对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做了深刻的注解,清华师生守望相助、勇于担当,在疫情大考中交出了合格答卷。”在听到清华再次发出“质量永远是教学的生命线”的郑重承诺后,郝吉明院士倍感振奋:“立德树人、服务国家始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未来发展应和国家命运同步。学校和环境学院都应立足国家发展,放眼全球、追求卓越,保障教学质量,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更加务实,为进军第二个百年目标交出更优异的教书育人答卷。”
能动系教授段远源在课堂现场认真聆听,对新学期充满期待:“新的学期新的挑战,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相比于春季学期的线上教学是更新的模式,也让我们对如何做好高质量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确立了更高的目标。”段远源说。
高山是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直博生。疫情暴发以来,她所在的饶子和院士课题组快速投入到抗疫科研攻关工作中,持续开展新冠病毒重要药物靶点——非结构蛋白的研究。高山说,再次同上一堂课,她深刻感受到了全体师生持续自强奋进的决心,也给了她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她表示,“作为在疫情科研攻关的一线的‘清华人’,更要不负韶华,坚守职责,迎难而上,将成果应用于科学抗疫。”
2017级化学系本科生梁逍说:“自强是清华人的底色,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我们清华人依然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坚持学习,坚持体育锻炼。是学校各院系、各部门的努力,为全体师生提供了充足而坚实的保障,从而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开展疫情的特殊时期的学习生活。我们作为学生,也更应该发扬清华自强不息的精神,砥砺奋进,不松懈,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坚持做好科研和学习的工作。”
同学们在线上同上一堂课
暑期团校学员在伟伦楼集中收看
工业工程系2020级研究生新生集中观看学习
公管学院组织集中观看
艺术博物馆组织集中观看
学生社区中心组织集中观看
极目清华,天澄水澈,新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亟待起航。全体清华师生将继续发扬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用严谨的态度、勤奋的作风、求实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秋天的丰收与喜悦,以奋进的姿态开启新的奋斗篇章!
编辑:吕婷 李华山
审核:程曦 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