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赵可金:血脉在人民,中国共产党所以能

来源:新京报网 11-1 赵可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百年大党的光荣与梦想,同时站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高度,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形成了“九个坚持”的治国理政方略,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政党是阶级的组织。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所产生的现代政党,在工业革命高歌猛进的时代潮流中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领导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政治力量,却罕见能屹立百年旗帜不倒者。而自1921年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已历经百年,执政也已经七十多年,成为了世界政党史上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习近平总书记已给出重要结论,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密码。而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密码,也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文明土壤,不能脱离其安身立命的历史传统。

植根于大地

创新发展中华大一统制度

“大一统”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基因。与近代以来的西方民族国家兴衰沉浮不同,中国是一个保持文化历史连续性的文明型国家。由此追溯到至少3000年以前,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天下之国,形成了文化天下、协和万邦的宗法秩序和华夷秩序。

这一秩序的特征是以伦理架构国家,以文化定义天下。后虽经春秋战国的纵横捭阖,到公元前221年就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并逐渐形成了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效仿。

与其他一些古老的文明古国经历了三番五次国破家亡和文明中断的悲惨经历相比,中华文明一直保持着自始至终的文明连续性,是世界上少有的以文立国、保持文脉的文明型国家,被一些学者称之为“超稳定结构”。

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形成了大一统国家形态。这一“家、国、天下”和合共生的古老制度背后,有着不断复兴的文明基因,一直支撑着中国不断分分合合、朝代更替、江山流转。

近代以来,面对着内忧外患,虽经多种制度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最终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这一制度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中华大一统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多民族融合

和合共生是中华强大传统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和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兴起于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西岸的广袤地带。中华民族最初来自青藏高原,发迹于昆仑之巅,受惠于长江与黄河的哺育,历经游牧的草原文明、定居的农业文明和漂泊的海洋文明等多重挑战,最终逐鹿中原、百川入海,成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伟大的中华文明。

从三皇五帝到夏启商汤,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是各个部落图腾和合共生的结晶。从饮食到服饰,从文化到制度,中华文明始终保持着天下一家、和合共生的强大传统,构成了维系亿兆黎民的精神纽带。

迄今为止,中华民族已达14亿人口之众,56个族群混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多民族融合共生的命运共同体,更是一个百姓共处的社稷社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与西方国家阶层分化、阶级对立鲜明的公民社会不同,中国是一个士农工商职业分途、流动频繁的百姓社会,在贫富贵贱上不鲜明、不激烈、不固定。如《神童诗》中所说,“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政治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体制及作为其人才选拔基础的科举制,在经济上长期确立的是以农村公社为主体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社稷社会轮廓。

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阶级对立,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社会基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完成,阶级虽然存在,但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纽带

每个中国人都是文明承载者

中华民族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文化始终是“中国之治”的强大精神纽带。

作为由56个族群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一个在共同的书面语言、共同的生活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因此,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中华文明的承载者,都与中华文明基因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社会中浸润了广大无垠的文明空间,“文化中国”“龙的传人”,所有这些说法背后,都传递出了一个“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底色。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是亿万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

上古天命,商人重鬼,周人重文,阴阳互济,和合共生,确立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成为西周时期天下体系的文化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阴阳纵横,开辟了中华文明子学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面对社会大变局,历代思想巨擘,学术先贤,无不苦心孤诣、殚精竭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断为中华文明之宏伟大厦奠基、添砖、加瓦,开枝散叶,发扬光大。孔子仁学、孟子义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中华文化百川入海,渐呈大端,开经学道统,化天下大成。

同时,内融道家,外济佛家,儒释道三教圆融,兼收并蓄,汇聚成中华文明的宏大体系,自汉唐以来先后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域外文明之潮流对话切磋,推陈出新,始终保持了长盛不衰、驰而不息的文化气象,也构成了“中国之治”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竞争力。

血脉在人民

“中国之治”就会一直稳如泰山

对中国来说,政党是一个来自西方的舶来品,但中国共产党却与西方意义上的政党有着本质的不同,决不能用西方政治学中的政党概念来界定。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利益型政党,而是一个使命型政党。

为了实现这一使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长达28年的革命斗争、30年的国家建设和3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强起来的光明前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一体结构中,民和国是休戚相连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而人民性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本质的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也成为了“中国之治”稳如磐石的重要密码,也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华文明基因。只要这一文明基因一直存在,“中国之治”的稳定基石就会一直稳如泰山。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过去的100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从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为拥有超过9500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未来的100年,中国共产党只要扎根人民不忘初心,只要坚定信仰牢记使命,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向人民、向时代交出一份新的更加美好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就始终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世界政治舞台上。

人类共同体

是家国情怀大道天下创新性发展

在数千年历史中,古老的中华文明智慧强调“天下一家”,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人处理各种纷争的智慧在于强调天下一家。中国人眼中的世界,就是一个天下一家的世界,认为天下为天下人的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强调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天下无外,文化天下,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是一个大道天下的政党。在马克思“做世界公民,为人类工作”的高尚情怀激励下,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在努力实现整个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

毛泽东说,“所谓天下大事,就是解放、独立、民主、和平友好,人类进步。”因此,毛泽东曾豪迈讴歌“环球同此凉热”的“太平世界”,将此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目标。

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更是此种家国情怀、大道天下的创新性发展。四海一家、天下为公,让“中国之治”大道归心成为大势所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了这一变局的发生,整个世界呈现出西方乱象丛生而中国人心思治的安定局面。

比较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中华伦理中的文明基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成为“中国之治”的牢固根基。尤其是大一统的制度基因、和合共生的社会基因、天下为公的文化基因,与以民为本的治国之道、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大道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一起,构成了维系中国共产党磅礴力量的政治密码,历久而弥新,长盛而不衰!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1年11月03日 08:22:1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