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充分认识大学与高中之间关系的性质与特点,特别是它们的发展变化,对于大学与高中的改革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从整体上科学认识和解决若干教育改革中的重大难题,也是非常有裨益的。

共生:并非理想化的假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3-4-15 谢维和

  大学与高中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学和高中的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的制约因素和边界条件,高中的教育及其改革发展,直接间接地受到大学的引导;而大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也无法脱离高中教育的约束和影响,两者可谓是“唇齿相依”。同时,大学与高中的关系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学与高中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我认为,大学与高中之间的关系尽管十分复杂,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大致分成三种形态,即控制、选拔与共生。

控制:高中成为大学的附庸

  所谓控制,就是大学从课程、教材、教师,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实施对高中的全面控制与制约,以至于高中教育成为了大学的附庸。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在“美国中等教育的第二次转型”一文中的观点,在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精英教育的历史阶段,大学对高中教育具有一种非常直接的控制关系,是一种高等教育对高中教育的主导,包括课程、教师以及评价,等等。按照马丁的观点,由于这个阶段高中具有精英型的特点,主要功能是为大学输送生源,而且规模非常小。因此,在这种高中学校里,校长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所接受的训练也大都是学术性的,他们在高中学校所讲授的科目、课程与学生,与大学和学院之间并没有什么改变的区别。这些高中的选择和教师之间也经常去大学学院上课。用马丁•特罗的话讲,“在这些学校与大学学院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高中成为“一个从由学院院长和教授控制”的教育机构。

  大学与高中之间关系的这种控制性形态还可以从高中的第一次转型进行说明。根据马丁的论述,高中的第一次转型不仅体现在功能(终结性而不是预备性的)和组织(公立与地方控制,而不是私人教学和捐赠学校)等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它已经开始摆脱了大学的控制而具有了自己的独立性。它需要以生活为目的,以培养合格公民为目标,以及提供有实际用处的新的课程;它需要自己的教师培训项目和教师培训学校,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大学培养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中等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的大学培养的也都是学术性的教师,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建立了新的教育系,和州立的教育学院,为这些新的高中培养教职工。由此,不仅形成了大众化的民主的终结性中等教育体系,而且使高中教育体系真正获得了它的独立性和系统性。为此,马丁在他的论文中引用了当时的一个评论:“到目前为止的20世纪,中等教育已经经历了一个由大学的校长和教授的控制,到那些更加直接地与中等教育相关的人进行控制的稳定的转变”。实际上,我们从中国中等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发展历史中也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大学对高中的控制形态及其转变的特征。

选拔:带来高中激烈的竞争

  所谓选拔,就是大学系统或高等教育通过一定的机制,选拔部分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并由此形成与高中之间的选拔关系。

  这种选拔性形态的实现方式与途径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层次与类型的高等学校的选拔、不同学科专业的选拔,不同办学模式与项目的选拔,等等;也包括高中教育系统中所出现的分化,如部分以为大学输送学生为主要取向的学术性或普通高中;出现了为上大学而设计的学术型课程;出现了以上大学为主要取向的学生群体以及相应的选拔性考试评价系统,等等。而这种选拔性关系形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特点,便是非常广泛和激烈的竞争性。由于上大学对于个人发展具有很强的收益性,并且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这种选拔性形态必将带来高中教育系统中非常激烈的竞争。

  这样一种选拔性关系却很有可能成为目前高中教育,以及大学与高中教育之间关系中各种问题的重要根源和缘由。不待言,如果未能协调好这种选拔关系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这种选拔性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引起高中阶段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矛盾;这种选拔性也可能在一定层面上冲击和干扰了整个高中教育作为大众化终结性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取向,成为所谓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从现实的角度看,这种选拔性形态的最极端的变形,就是将大学与高中教育之间的选拔关系简单地曲解为高考,以至于一方面干扰了整个高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最大程度上导致了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变形与扭曲,使之成为全社会和教育的批判对象,由此从整体所破坏了大学与高中的关系。

共生:大学与高中相得益彰

  所谓共生,就是大学与高中各自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紧密关系。

  一方面,大学一定要充分尊重高中教育发展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充分认可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价值,不能仅仅将高中教育单纯作为自身优秀生源的来源,而是主动自觉地努力为高中教育的发展服务,参与高中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另一方面,高中也应该积极主动与高等教育联系,了解大学教育对高中教育的要求,为青少年学生从普通教育向专业性教育转变进行必要的准备,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指导。由此,促进大学与高中教育共同发展,并且为青少年学生从高中到大学之间成长的连续性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与基础。

  应该说,大学与高中之间这种共生关系并不是一种理想化的假设,或者一种理论的空想。它正在成为一种现实,至少可以认为具备了现实的基础。显然,在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均进入大众化教育以后,在高中教育及其学生群体与高等教育及其学生群体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由于高等教育在整体上对高中学生的选拔性程度日益降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关系的选拔性形态,已经落后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的现实,而应该转变为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形态。

  不难看出,这种共生关系形态不仅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大学与高中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且也意味着整个国家或社会教育形态的重要进展。因为,这种共生性关系形态将为大学和高中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也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大学与高中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

 

2013年04月16日 16:16:5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