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伍珍:作风建设新探索 人才培养中的“学-查-改”实践

来源:清华大学心理系 5-20 伍珍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我们党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了人民群众信任拥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党员干部,我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强化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深刻意识到,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必须以钉钉子精神一抓到底。结合自身在教学科研一线和党建工作中的实践体会,分享三点心得。

一、在“学”上入脑入心,坚定理想信念

抓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坚持理论学习常态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要把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作风引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党员教师更应当坚持以身作则,深入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升思想觉悟,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作为本科教学主管,联系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要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理想信念出发,积极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以人工智能驱动对心理学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重构。第一,教学目的范式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创建“启思—致真—修远”三阶段递进式培养体系:启思模块以现象式教学为核心,推行“大班基础理论课+小班专题研讨课”的配套设计,强调跨学科视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致真模块聚焦项目式教学,突出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修远模块依托前沿科研项目,通过导师一对一辅导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创新科研的能力。第二,教学内容范式转变。我们深度融汇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开创了国内首个跨学科融合的“心理-脑-人工智能”交叉培养项目,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和高远学术志趣,提升国际视野。通过跨学科的“心理、脑与认知科学”本科专业,我们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推动教学方式改革,杜绝形式主义教学,着眼学生实际需求,积极引入现象式、项目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同时,我们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之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注重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更明白新时代大学生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在“查”上走深走实,密切联系师生

作风建设的核心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教学一线,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与问题。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制定了教学反馈的意见收集方案,定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全面地掌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心理、脑与认知科学交叉培养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深入调研、科学论证,避免出现教学改革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现象,确保新设专业方向真正契合学生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在宣传教育方面,我们加强宣传阵地建设,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清风正气的教学、科研、学习环境。

期望通过这些努力,学生的学风和教师的教风可以得到明显改善,全系的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三、在“改”上见行见效,营造良好学风

我们支部以问题为导向,建立问题清单,逐项整改落实。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我们力图精准发现并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着力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满意度。

我们积极推动教师队伍的廉洁从教和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课程教学纪律,杜绝一切不正之风的滋生;注重师生的身心健康,倡导节俭务实的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学科研环境和学习氛围。

最近,心理系新址启用,是我们迈向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在新的环境下,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师风学风的不断改善,以实际行动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华山

2025年05月20日 09:28:4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