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清华是有“双肩挑”传统的,由于科研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些学术判断,学校科研管理系统里相当多的同志都是“双肩挑”。我们作为“双肩挑”干部,深深感受到学校党委的信任,以及这个信任带来的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双肩挑”的同志自我严格要求,思考清楚“公”与“私”的关系,是作风建设必要而且关键的一个环节。
“双肩挑”岗位至少带来了开展科研管理工作中的两个悖论:第一个悖论是,自己的学术科研工作,如何被自己管理的部门管理。第二个悖论是,教学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都是全职全时才能做好的工作,如何能够都完成好。这两个悖论问题的本质是“公”与“私”的关系问题,进一步说,是党性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关系?我思考的一个不一定成熟的答案是:公私分明、公大于私。
公私分明是说,既然承担了管理工作,自身的学术科研在项目申请方向、工作路径选择等方面就一定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学校对我们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我们也要画好底线、红线,才能对得起这份信任。一方面,没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自由”和“空间”都是有明确界限的,这些界限就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严格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把国家、学校对于科研诚信、师德师风、伦理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带头落实到位,对于身边的教师学生而言,我们是“党和政府”“学校机关”这些抽象概念在身边的实体形象,如果我们在这些大是大非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态度,就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影响,酝酿更大的潜在风险。
公大于私是说,教书育人和科研管理两方面工作都要承担,都是重担,时间、精力分配上一定有冲突的地方,但只要有冲突,原则一定是先公后私。一方面,组织对我们的关爱,对干部学术业务工作的关心一直存在,但“双肩挑”干部只要还在这个岗位,首要的身份就是学校干部,就要以公共利益相关的工作为第一优先级。另一方面,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不能为了局部利益的“小”公损害全局利益的“大”公。具体而言,就是在工作中要具备大局意识,“跳出科研院看科研、跳出科研看科研、跳出大学看科研”。科研院是学校机关整体中分工科研管理的部分,脱离整体优化目标独立优化科研创新的目标,是可笑的,长远考虑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公私分明、公大于私,这方面的要求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不是短期而是长远的,这就要求“双肩挑”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修炼与提升。工作中不可能没有错误与疏漏,在处理“公”与“私”的关系问题上,清华有很多优良的传统可以借鉴与传承,例如“自己觉得吃亏了,群众看你正好”等。除此之外,面临繁杂的日常工作与决策,还需引入更多的监督与反馈,建立制度性的沟通与交流渠道,通过与师生深度谈话这个干部做工作的“基本功”“笨功夫”建立完善诉求表达与意见反馈的闭环系统,不断加强与师生群众的联系,应当也是在这个方面不犯原则性错误的重要保障。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