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周庆安:丰富中国话语 创新中国叙事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5-5 周庆安

着力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

当下的国际传播,中国话语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国际传播格局和国际话语场面临深刻调整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充分了解并把握这样几种类型的话语。

——文明型话语。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更是世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之源。在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中国实践和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了独特魅力,这方面的故事具有不可替代的差异性。文明型话语的表达,应以此为基础讲好中国故事,建立起与当代中国社会的联系,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国家型话语。这类话语的表达,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政策主张,体现一个国家的共同特点,有更强的国家意识。在推进国家型话语的传播过程中,应当及时权威,带有强烈的中国主张。

——治理型话语。这类话语体现了一国治国理政过程,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推进治理型话语的对外传播,应更多讲治理有效性的故事、获得感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

——创新型话语。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基于此,创新型话语更多体现为面对全球共同风险和挑战,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以上几类话语,是当代中国叙事的重要组成,需要有两个连接:一方面是政策与故事的连接,更多通过个体故事讲好中国主张,传递中国声音;另一方面是历史与当代的连接,更重视在当代语境下,回应当代的问题,要见人见事、有更深层次的阐释,找到和受众之间的关联,不断提升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共情力和感召力。

(编者注:仅保留清华部分)

(作者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周庆安)

编辑:李华山

2025年05月06日 22:44:5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