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杨芳、陈劲:构建完善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

来源:光明网 5-9 杨芳 陈劲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中学习时指出,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这为构建完善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基础研究有其特殊性,构建与其特点适应匹配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对提高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实力和活力、推动实现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而言既是关键之举,也是迫切所需。

基础研究人才整体水平提高得益于完善的支撑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一流创新团队。这些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也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的强烈期待。

在推进原始创新、加强基础研究的进程中,人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以人才为核心,以制度政策完善为载体,包含经费投入、平台建设、评价激励、选拔培养、学风作风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锻造与发挥作用提供重要保障的工具与手段。科学合理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能够最大化帮助基础研究人才提高研究能力,为基础研究人才提供研究机会,引导基础研究人才产生正向研究动机,从而促进基础研究人才整体水平提高,提升基础研究整体效能。

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改革成效和挑战

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为构建功能完整、科学有效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在深入研判基础研究人才需求、准确把握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近两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按照基础学科特点和任务性质,科学确定评价周期,着力探索低频次、长周期的考核机制。同时,在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基础研究平台、打造新型人才培育开发平台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改革成效,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得以全方位提升。

然而,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成为制约加快推进基础研究水平建设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面临着总投资规模偏小,“通用型”和“专用型”装置投入比例不合理,装置设施独创性、领先性不够的情况。

二是基础研究人才支持保障强度有待提高。当前,基础研究人才总体薪酬收入水平偏低,且缺乏成果转化收益等其他收入渠道,国家给予的保障和激励明显不足。

三是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优化。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四是基础研究人才选拔培养贯通协同有待强化。当前,存在着基础研究人才选拔的自主性灵活性不足、培养过程中教育教学不同环节协同度不够、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识别选拔培养全链条未完全打通的问题。

持续推进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

围绕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水平和活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搭建先进多样的基础研究平台。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加大,要力争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重组国家实验室体系。要优化重大基础科学设施建设,要以“基础性”和“前沿性”为指导原则,加快发展大科学装置,提升大科学装置综合性能指标,促进装备产业链发展,加强大科学装置对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撑作用。根据基础研究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的多样性,推动打造基础研究自主平台,形成联合共建、院地共建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重点实验室培育计划。

二是构筑宽松有力的基础研究支持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支持保障力度,支持设立基础研究专项资金,试点建设基础研究特区,对基础研究人才实施人才梯队支持政策。健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持续推动建设鼓励原创,创造宽松自由探索的基础科学研究环境,催生更多更强的原创力与突破力。畅通基础研究人才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健全基础研究人才知识、技术与成果的收益制度,提高基础研究科技转化的动能与效能。

三是完善科学合理的基础研究评价机制。基础研究评价应以综合立体为评价原则,以重大成果产出为评价导向,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核心,构建基于贡献、创新价值、能力等维度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指标。发挥好考核评价这一人才指挥棒作用,着力探索更多“长短结合”的评价机制,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提高基础研究人才评价的科学性、灵活性与包容性。

四是优化体系化、科学化的基础研究人才遴选培育架构。要坚持以“选才”和“育才”为重要抓手,发挥“揭榜挂帅”和“赛马制”优势,扩宽基础研究人才选择的视域和范围。提升选才自主性和灵活性,关注基础研究人才“适切性”。加快建设基础学科培养基地,打造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更好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坚持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归根结底,基础研究的基础是人才。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遵循基础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基础研究自身规律。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构建全链条全方位基础研究人才支撑体系,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坐稳坐住“冷板凳”,有勇气、有耐心投身基础研究。

(作者:杨芳(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3年05月11日 07:48:1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