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菁菁校园 - 正文

【深耕纪实】武俊男:在非洲大地寻觅深耕的答案

【人物简介】

武俊男:“深耕计划”二期学员,材料学院2015级本科生,于2019年9月赴中国武夷肯尼亚分公司,先后在A104内罗毕市政公路项目部和分公司机关工程部就职。

武俊男

为什么选择深耕?我想这是每一位深耕学员都会遇到的问题。彼时我还没有答案,对我来说,深耕两年更像是磨砺自我、找寻答案的过程,而不是答案和终点本身。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初入施工现场,首临心态转变。作为一名新晋施工员,需要面对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每天在宿舍和标段两点一线、累到晚上倒头就睡的现场施工生活与平稳安逸的校园生活落差很大,一度曾让我情绪低落。“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通过自我激励的方式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并战胜海外生活的艰辛。在不断地自我调节中,我慢慢适应了当下的工作与生活。看着眼前在建的道路在我和工人们的努力下不断地向前延伸,满满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困扰一时的迷茫与焦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武俊男组织浇筑的混凝土路段成功通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完成了从学生到社会人的心态转变,才算扎下了根,深耕也正开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然而磨砺自我的过程却并不轻松。独在异乡,身为异客,踏入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需要面临不少挑战。

一是沟通困难。我先后管理过51人的现场施工团队和32人的实验室团队,在用英语和当地工人沟通的过程中,不顺畅乃是“家常便饭”。我注意到这是因为当地人说话总习惯在英语中夹杂着一些本地斯瓦西里语。为了适应他们的语言习惯,我主动和他们聊天,向他们学习斯瓦西里语。比如钢模板的斯语是“mabati”,“bingu”是扣件,“bodaboda”是当地的出租摩托车。根据他们的语言习惯,我也及时调整自己组织语言的方式,使自己的口语更加“地道”。从姓名到工作内容,从宗教信仰到家庭情况,随着聊天话题的不断深入,我的口语也越来越流利,沟通中的不顺畅也越来越少。

武俊男(右)与埃塞工程师(左)自拍

二是业务挑战。我毕业于材料专业,缺乏现场施工的专业知识,虽然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但大多是国内做法,在肯尼亚经常不适用,实际操作起来也比理论复杂的多。我在工头组织工人的过程中观察学习,快速掌握了现场施工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但也暴露了自己业务经验不足的事实,削弱了作为管理者的权威。工头开始越过我直接组织工人,部分工人仗着“和班组长关系不错”明目张胆地偷懒。意识到问题后我果断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收回记录考勤工卡,通过集权加强管理;其次,建立班组内激励机制,奖优惩懒;第三,采取“抓大放小”的工作方式,在每个工种设立小组长,分级管理,提升效率。通过这些经历和反思,我明白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身为管理者,只有自身业务娴熟,才能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帮助自己和团队成员找到各自的位置,有效地组织团队。

施工现场图(左)及指挥水车扑灭突发火灾(右)

三是文化差异。初到肯尼亚,我遇见很多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一发工资隔天就会有一半以上的工人缺席?为什么刚发完工资就有人要求预支下个月的工钱?为什么总有人问我信不信仰上帝?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我切实体验了一把culture shock(文化冲击)。在渐渐融入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工人拿了工资立刻就要消费,这是当地传统的生活态度;预支工资是因为每月不足30000肯先令(折合人民币约1800元)的薪水,不足于支撑一家人的全部支出;询问信仰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肯尼亚人都有信仰,不太相信无神论者的存在。此外,我发现他们对中国文化也有一些误解,比如认为中国人都会功夫,认为“Chinese”和“Ching chong”(带有亚裔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是同义词等,令我多次做出解释和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只有放下对彼此的成见和刻板印象,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交流,才能消除对双方文化的误解,弥合不同的价值观,做到互相理解,求同存异,体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武俊男为工人拍摄的照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两年的打磨,虽仍有不足,不敢自诩成金,但也确实淘去了我身上的“学生气”,使我变得更“接地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年在肯生活,我利用假期和工作检查调研的机会,体会到了肯尼亚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如今即将返校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回想起来仍旧是感慨万千。

我领略过自然的魅力。一望无际的东非大峡谷、野生动物奔腾而过的马赛马拉、肯尼亚山山顶的日出、蒙巴萨洁白的沙滩……在这人类发祥的原始大地上,一草一木都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蒙巴萨海边

我目睹过众多的贫穷。基贝拉贫民窟密密麻麻连绵数公里的铁皮房曾给过我极大的震撼,在这片距内罗毕市区仅5公里,占地面积不足内罗毕市总面积1%的区域内,挤满了内罗毕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此外,十字路口敲响车窗乞讨的残疾儿童令人动容,头顶货框带着孩子沿街贩卖小商品的妇女让人难以忘怀,以微薄收入撑起一家四口的工人也反复勾起我的恻隐之心。看到这些画面时我常感慨,“过上好日子”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全国戮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义,也更加理解了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基贝拉贫民窟(左)、铁皮房(中)、在街边贩卖的妇女和孩童(右)

我见证过汗泪交织的坚守。我见过艰苦奋斗数十载的“老肯”,谈起家人眼角泛光,总感叹聚少离多;我见过义无反顾坚守岗位的年轻人,顶着烈日挥洒汗水,总是无怨无悔。即使在非洲疫情肆虐的当下,他们仍然坚守在“一带一路”的最前线,坚守在祖国需要的地方,为非洲人民最朴素的愿望而奋战。

武俊男为奋战在前线的“老肯”与年轻人们拍摄的照片

我欣赏过最美好的笑脸。无论是在施工标段的沿线,还是在内罗毕的街边,总能听到有人忽然间大喊“China”。寻声望去,他们可能是路过的居民、等待乘客的摩托车司机、公交车上的乘客,但无一例外的,他们的脸上都挂着最美的笑容,这笑脸凝聚着最朴素、最美好的情感,也诉说着中肯两国友谊的源远流长。

街边大喊“China”的肯尼亚小哥

回首过去的两年,充满成长也满怀感悟。我欣赏过这片原始大陆上蓬勃的生机与壮阔的美,也目睹了贫穷与落后的冷酷现实;我感受过肯尼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情,也见证了中国企业奔赴“一带一路”建设前线。很荣幸能成为千万个灌溉“中肯友谊之花”的中国同胞中的一员。我常常想起临行前项目组老师们的嘱托:“要摒弃粗放的功利观,去拓展生命的宽度”。当初听来一知半解,现在方知其内涵丰富。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深耕”的意义大概也在于此。

什么选择深耕?我想我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选择深耕,是为了扎根土地,聆听最真实的声音;而践行深耕,是为了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笑容,能更添一分光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武俊男登上荣誉墙(二排左一)

供稿:研工部

编辑:张恩鸣

审核:田姬熔

2021年07月14日 15:59:0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