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社会隔离和交通管控
中国是一个超大规模人口流动社会。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以传统隔离方式为主的非医疗干预是阻断重大疫情蔓延的最基本和最有效手段。面对新冠疫情的暴发,中国实施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举措,“上游堵截”,切断疫情严重地区的传染源;其他区域进行“全面防控”。超常规的社会隔离措施和灵活、人性化的社会管控,阻断了病毒的大面积扩散,成为遏制疫情在全国蔓延的最关键因素。
1、“重灾区”实施“封城”和“停运”
——对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封闭和管控,最大限度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暂停武汉及湖北多地轮渡、长途客运、机场、火车站运营,全国暂停入汉道路水路客运班线发班。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口、国省市县村道口建立交通管控卡口1501个,其中武汉市51个,其他市州1450个,阻断病毒向全国以及省内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地区扩散。从1月23日开始对武汉这座有11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型城市实施历时76天“封城”。
——武汉市及湖北省多地暂停市内公共交通,有效遏制病毒传染面源。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车暂停运营,除抗疫车辆、运输生活必需品车辆以及消防、抢险、环卫、警车等特种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禁止通行,湖北其他地区也实现疫情防控和交通保障统筹兼顾,大幅减少市内人员流动和由此可能产生的病毒传播。
2、非疫情严重地区实施分级交通管制
——对湖北以外地区实施差异化交通管控,防止湖北省疫情外溢蔓延。湖北周边省份筑牢环鄂交通管控“隔离带”,防止重灾区疫情向周边传播。全国其他地区根据辖区内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县(市、区、旗)名单,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对道路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含城市轨道交通)和出租汽车(含网约车)等城乡道路运输服务进行动态管控。
3、以多种手段避免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
——关闭娱乐休闲性公共场所,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防控。关闭影院、剧院、网吧以及健身房等场所,对车站、机场、码头、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酒店、宾馆等必须开放的公共服务类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落实环境卫生整治、消毒、通风、“进出检”、限流等措施,进入人员必须测体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推行在家办公,实行远程教学。取消或延缓各种公众聚集性活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落实用工单位防控,按照“少接触、少聚集”原则,采取线上办公、错峰上班、轮流到岗等弹性工作方式;各地根据疫情实际推迟开学时间,暂停培训机构所有线下课程,以线上教学替代课堂教学,有效控制全国总计3亿在校人员的流动和聚集。
4、 把社区隔离作为阻断病毒的基础性防线
——普遍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消除防疫死角和盲区。社区连接千家万户和所有居民,是切断病毒传播的“第一层面”和“最后一公里”。湖北武汉采取社区硬性隔离,全面实施24小时封闭管理,除就医和防疫相关活动外,一律禁止出入,由社区承担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全国各地对城市社区、农村村落均实施封闭式管理,设立检查登记制度,进出人员双向测体温。对监管场所、养老机构、福利院、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特殊场所,实行重点防控,杜绝输入性疫情。
——全民居家,自觉落实隔离要求。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落实各级政府关于社会隔离的部署安排,除按各地不同要求,实行规定时间的居家隔离、在家办公学习等,还普遍严格执行跨地区旅行后的14天居家隔离政策,隔离期结束后仍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为斩断病毒传染链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