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日前迎来学院成立十周年系列庆祝活动。院庆期间,在400公里高空之上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中国首位女性航天员、清华社科学院博士毕业生刘洋透过视频向清华社科学院送上了祝福,祝贺清华社科学院成立十周年。
记者从清华大学了解到,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先生作为近代最杰出的学者,为清华国学奠定了坚实基础。1926年,在清华大学首批成立的17个学系中,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经济学系、教育心理学系已然在列,并孕育了学术群星:费孝通书写《乡土中国》的不朽篇章;陈岱孙从事经济学教育七十年;政治学巨擘萧公权与其兄萧蘧在中国社会史领域开荒拓土;钱端升参与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动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后响应国家号召,1952年,清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社科各学系调整到其他院校,但清华从来没有停止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努力和探索。1984年,社会科学系成立;1993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成立;2012年,社会科学学院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基础上成立,至今,正值十年之期。
而今,清华社科已经拥有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社会学系、心理学系和经济学研究所5个系所,涵盖5个本科专业6个方向。其中,国际政治、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这十年间,清华社科持续推进“学术立院”“学术兴院”,积极致力于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做出严肃、认真、实证和有效的回答。由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李强教授牵头的“新清河实验”自2014年开展,这项田野实验为开展社会干预型实验提供了土壤,在社会结构、城市社会学、社会治理等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成果,在学界与政策上都产生了重大反响。
近年来,清华社科先后承担了40余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科研立项数从2012年的55项升至2021年的149项,发表出版论文2000余篇、专著130余部,主编教材著作译文译著近百部。
“清华社科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强调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寻求支撑,而非纯粹的理论与案例。”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彭凯平介绍,清华大学计算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实验室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文科重点实验室:“这也是清华社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最好写照。”
据悉,清华社科秉承“大类培养通专融合”的培养理念,为学子打通了5个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让学生们能够在“学术的自助餐”里遨游。《国际关系分析》《社会学的想像力:结构、权力与转型》等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