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追求梦想/港青宁夏当村官 带领乡亲致富

来源:大公报 11-4 王尚勇

来到中国西北省区宁夏、扎根乡村已有一年时间,香港青年汤振威直言,他的西北之行是为了逐梦。“我觉得人生要有一些改变,所以我想去内地看一看。”35岁的汤振威身上有诸多“光环”。但在2021年,汤振威作出了令许多人感到“诧异”的选择——举家搬迁到陌生的大西北,并以选调生的身份在宁夏兴盛村挂职担任驻村干部。汤振威说:“我最希望能带领大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走上致富道路,过上好日子。”

去年为支持大西北建设,一腔热血的汤振威举家从香港迁移往银川。母亲、妻子辞掉工作,带着家里三个孩子全部落户大西北,而自己则以选调生的身份驻村挂职在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两年。汤振威说,“我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上的考虑,会多于金钱,我以前在香港做了十几年生意,感觉从商对社会的贡献比较有限,所以就想在西北这一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做些事情。”

勤练方言 融入群众

汤振威本科毕业于香港大学,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于2021年宁夏面向清华大学招录选调生,经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考试、体检、考察合格,被确定为宁夏2021年录用选调生,目前在宁夏银川市自然资源局任主任科员。尽管他才来一年多,他已深深爱上宁夏这块热土。

“银川是一座包容的城市,这里的人们热情、不排外。”在兴盛村,汤振威担任的是村主任助理的职务,负责协助开展全村的各项工作。兴盛村当地的村民多是宁夏南部山区的移民,语言成为了汤振威驻村工作期间遇到的最大困难。“刚开始村民说的方言,我大概只能听懂10%。而我的普通话也说得不好,有时候村民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汤振威直言,有时候村里开会,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热心的村干部会用普通话给他“翻译”。就这样,汤振威的方言“听力水平”也有所提高,他自豪地说:“现在我可以听懂70%以上了。”

办“清华小学堂” 因材施教

看到村里的教学水平较为一般,今年暑假,汤振威又在村子里办起了“清华小学堂”,免费为村里6-12岁的孩子教授语文、数学和英语。听闻清华的高材生要为自家小孩上课,家长们高兴坏了,纷纷前去报名,最终有约80位小孩进入“清华小学堂”,远超汤振威设定的36人的名额。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汤振威按照年龄段分设了四个班级,因材施教。

来到宁夏一年时间,汤振威结交了不少朋友,也逐渐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在兴盛村,村民见到汤振威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乡村的工作繁杂琐碎,一年下来,汤振威的皮肤从白皙被晒到黝黑,体重也减了8公斤。“我是因为情怀来到宁夏的,这边需要我,我就来了。我希望能在国家第二个百年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汤振威每谈起自己的理想志向,便让人感受到他的满腔热忱。“祖国哪里最需要我,我便在哪挥洒热血,用自己的青春点燃西北”。

编辑:李华山

2022年11月07日 07:53:0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