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人文冬奥九人谈”在清华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9-9 李想

9月4日,“清华·人文冬奥九人谈”在清华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体育部主办。

会议伊始,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乔凤杰介绍参会专家及会议主要安排。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作题为“双奥中的艺术设计”的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发展,并表示体育与艺术渊源已久,运动之美的理念历久弥新。他着重聚焦于2008年和2022年北京主办的两次奥运会,介绍了奥运会开闭幕式、吉祥物等设计中所存在的清华美术元素,并重点阐述了自己带队设计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台“银丝带”和“大雪花”等工艺的创作过程。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黄亚玲作题为“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特征与推进路径”的报告。在她看来,北京冬奥精神是东西方体育精神的融合,并对“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冬奥精神进行了时代特征的详细分析,提出了北京冬奥精神的五大推进路径。

沈阳体育学院教授罗嘉司作题为“北京冬奥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人群画像与未来发展路径”的报告。他分析了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大众画像,认为我国重点提升方向应更聚焦,推动冰雪运动发展应更专业化,应不断强化消费和参与体验。他还对后冬奥时代“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茹秀英作题为“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的报告。她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融入中国文化,提供了奥林匹克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本土化的“国际样板”,为国际奥林匹克教育贡献了中国智慧。

清华大学体育部教授刘波作题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对推动我国冬季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报告。他表示,中国成功实现“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目标,全面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多方面显著优势。我们应不断推进新发展阶段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为我国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李树旺作题为“奥林匹克文化的整合与跨文化传播”的报告。在他看来,我们可以将奥林匹克作为媒介,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立体思维框架基础之上,优化“叙事主体”、丰富“叙事场域”,讲别人“听得进”、“听得懂”的中国体育故事。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教授胡孝乾作题为“冬奥体育遗产治理的批判实在主义评估”的报告,他采用了批判实在主义的范式,引入了一种全新的评估模型,对传统遗产的评估进行了反思。他还透过政策-政体-政治的多维度治理路径,分析了疫情下冬奥体育遗产治理的变与未变,并得出了“治理不同维度间的‘不同步’”、“对冬奥‘知识’的生产与内化”、“‘层级化’冬奥体育遗产治理”三个重要结论观点。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陈涛作题为“从北京‘冬奥大脑’看管理运行创新”的报告。他表示,冬奥会态势感知和运行保障系统(简称冬奥大脑)创新性地应用于奥运赛事,该项技术针对北京冬奥会跨层级、跨领域、多主体、多场景等特征,构建面向冬奥的全局全过程态势感知和智能分析技术,为北京冬奥会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MCC)提供数据和可视化决策支撑。

编辑:李华山

2022年09月13日 07:41:2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