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清华大学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联合举办“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启动仪式。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表示,实施“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是补齐乡村建设人才短板的有力支撑,是引导社会力量全面参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要以校地共建为抓手,共同谋划校地合作新思路,共同建设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共同破解乡村发展建设瓶颈,共同培育乡土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模式。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认为,各高校要深度参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将行动打造成高校育人的重要平台,学生校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在乡村建设实践中深化家国意识,铭记使命担当。
据介绍,威海市文登区借力高校院所的优势,积极探索拓展校地合作新模式,推动更多优质人才在农村扎根,更多科技成果在田间转化,在全省创新推出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出台了《乡村振兴首席专家管理暂行办法》,对首席专家实施乡村建设项目最高给予200万元建设补贴,全区现已累计引进首席专家369名。按照“一村一人、一村一品”的思路,为每个专家确定结对村庄,全程参与乡村建设的规划、审批、实施、验收各环节,并引导首席专家利用人脉、资金优势,盘活村内闲置建筑资源等,先后建设了乡村美术馆、酱酒文化馆等文旅项目25个、特色民宿326套。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提升人才生活待遇,增强人才归属感,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浓厚氛围。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