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蔚蓝的天,今天没有云。或许,云到了心里,都化作别愁了吧?
“14天的陪伴,我们得到的远多于付出的。除了感谢,说的最多的便是希望,哪怕点亮一束微弱的光,也是幸福。再见!
……
7月24日这天,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镇尧口初中王联松被微信朋友圈温情的文字感动着。
“清华大学的学子们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希望。”王联松说,在与13个来自清华大学探微书院学子相处的半月时间里,他和尧口初中160多名老师学生一起,与清华大学探微书院13名支教学生,度过了一段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美好时光。
在语文课上,清华学子和尧口初中的孩子们一起走进红楼梦、经典电影与外刊,遨游文学海洋,陶冶高雅情操;在科普课上,一起领略化学魅力、冬奥剪影和自然风采,徜徉大千世界,拓展科学视野;在体育课上,一起感受篮球的刺激、舞蹈的魅力、象棋的博弈、跑步的技艺,挥洒青春汗水,收获运动兴趣;在心理课中,一起体验心理训练、生涯规划、人际沟通,了解个人特点,享受丰富生活;在音乐课中,一起遇见乐理知识、古典音乐、昆曲艺术,感受音乐魅力,养育艺术细胞;在美术课中,一起欣赏飘逸的书法、幽默的漫画、多彩的动画,对话缤纷色彩,绘制绚烂画卷。
“哥哥姐姐,是你们让我打开了心扉。期待你们经常来学校看我们。”八(一)班尹嘉玲性格内向,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却总是不能和其他学生走到一起。孩子成长的问题,父亲尹善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清华大学探微书院支教团队抵达尧口初中后,大一学生郭逸凡主动接手了尹嘉玲所在的班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郭逸凡充分利用自己体育方面的专长,带着孩子们一起在茵茵操场上“冲刺”、在楚河汉界“鏖战”、在妙曼音乐中舞蹈……
一周后,沉默、内向的尹嘉玲变得开朗起来,经常主动找同学一起赛跑、下棋、跳舞。“清华大学的学子们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难题,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越来越优秀。”尹善文说。
融洽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清华大学探微书院支教团队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
“谢文婷同学,以后要按时吃饭。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离别前的最后一课上,支教队员宁艾一走进八(2)班教室,和同学们亲切交谈。他最不放心的还是谢文婷同学。
到达学校的第三天夜里十二时许,刚刚入睡的宁艾一,被一阵紧急的敲门声惊醒。他赶紧穿上衣服,打开门,只见门口站着四个女生。
“宁老师,谢同学肚子疼,快受不了了。”搀扶着谢文婷的华淑珍焦急地说。
“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宁艾一将几位同学迎进了自己的房间,看着面容憔悴的谢文婷,心疼地问。
“上小学时,她家离学校比较远,长期养成了不吃饭的习惯。”几位女生异口同声说,上了初中后,谢文婷还是和以前一样,很少吃饭,时不时闹肚子疼。今天晚上实在受不了了,才来找老师。
宁艾一赶紧冲了一杯牛奶,送到谢文婷手中,几个女生一起帮忙让她喝下。半个小时后,谢文婷的疼痛消失,宁艾一和几位女生一起,将谢文婷护送回宿舍。
从第二天起,宁艾一成了谢文婷的“监督员”,每天早上,看着谢文婷吃完早餐,他才匆匆走进食堂;每天中午,守着谢文婷吃完饭,宁艾一才扒了几口饭午休;到了晚上,等着谢文婷吃完碗里的饭菜后,宁艾一才如释重负。
“宁老师,您放心,我会记住您的话,让身体好起来,让成绩好起来。”谢文婷喃喃地问:“宁哥哥,我可以抱你吗?”
宁艾一愉快地答应了。趴在宁艾一肩膀上,谢文婷热泪盈眶。
尽管有太多的不舍,支教团队告别的日子还是到来了。
24日一大早,尧口初中的孩子们就在校园里等待哥哥姐姐们。他们将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种礼物、书写的祝福语送到哥哥姐姐手中。支教队员纷纷在弟弟妹妹的日记本上留下期望和祝福。
校园里,大家深情相拥。
“孩子们,哥哥姐姐要上车了。”送别的车辆缓缓开进校园,王联松哽咽地说。
校园里一阵骚动,孩子们再次走上前,和哥哥姐姐紧紧拥抱在一起。
“徐姐姐,我会牢记你的话,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女生。”七(1)班刘婷紧紧抱住徐梓迅,眼泪哗啦哗啦往下流,“徐姐姐,顶天立地,混元灵通。”
“顶天立地,混元灵通。”徐梓迅泪眼朦胧。
“陈老师,你是我们的好姐姐。”在陈欣匀准备上车那一刻,八(2)班的华静芸扑进了她的怀里。哥哥姐姐在学校的日子里,每天深夜,他们都要一个寝室一个寝室仔细检查,看看哪个孩子没盖好被子、瞧瞧哪个同学还没入睡。熟悉的身影永远留在了华静芸心中。
搭载着13个清华学子的汽车渐行渐远,送别的队伍久久不愿离去,他们多么希望车辆开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来自清华大学的哥哥姐姐在于都这方热土待久一点、再久一点。
编辑:袭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