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续升起三面五星红旗!”3月5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首场颁奖典礼上,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幕发生。
当天,中国残疾人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工作人员、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设计所教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季林红在冬季两项赛场的靶场上忙碌着。取得这样的成绩让他“超乎意料”。
在运动员奋力拼搏、教练员有效指导和各种支持之外,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科技的力量。
2018年起,由季林红担任负责人的“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在运动员的分级选材、训练监控、技术动作优化、专项辅助器具装备、伤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形成全方位科技保障,综合保证训练过程和比赛过程能够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改善肌力不对称补运动员“短板”
“为基础能力较差的运动员补齐短板,他的运动表现力会怎样?”训练过程中,季林红和团队提出了设想,要想让普通运动员达到高水平的状态,就要先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矛盾最为突出的“短板”问题。
“比如单腿截肢,常常一条腿走路,这条腿上的肌肉特别强,而另一侧肌肉就很弱,这就是肌力不对称。”季林红解释称,在日常情况下这没有问题,但在运动中、能力极端输出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很大的问题。
为了补齐运动员核心肌力不对称的短板,团队开始有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对于缺一侧上肢的运动员,为其接上假肢,让他做俯卧撑,来训练这一侧的肌肉;如果缺少下肢,只用一条腿发力,则接上假肢训练其用两侧同时发力,这样,两侧的肌肉都能均匀地发展起来。
“肌力不对称的问题得到解决,运动员的整体运动能力就更强了。这几年来,我们做了一些针对性的训练,效果很好。”记者了解到,这项研究目前是我国独有的成果。
此外,患有小儿麻痹症或者高位截瘫的运动员中,有些存在外周神经异常或血液循环不好,导致感知迟钝的情况。“他们感觉不到冷,等他感觉到的时候,已经被冻伤了。”季林红说。
轮椅冰壶项目中,每次比赛要持续两三个小时。“运动员坐在轮椅上肯定很冷,但是衣服穿太多,又会影响动作。”季林红开始想,怎么能让运动员不用穿太厚,又不会被冻伤?推冰壶需要运动员感觉很灵敏,如果冻伤了,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感觉不舒服,都会影响发挥。
季林红说,这种情况下需要给运动员加温。团队选用了加热及保温材料加入运动员的衣服和鞋子中,运用石墨烯材料、红外反射技术等,提高加温效率和保温性能。
“没有任何滑雪架是一模一样的”
距离比赛还有不足1个月,运动员的滑雪架仍然在反复调整迭代。测试赛中,有的运动员的滑雪架“摔瓢了”;有的运动员的滑雪架使用起来觉得不够舒适,“我们赶紧重新设计、重新制作,不计成本。”
残疾运动员比赛及训练中要用专用器械及设备,包括假肢、滑雪架、雪橇、头盔、穿戴、护甲等。这部分工作由季林红负责。
“没有哪位运动员的滑雪架和别人是一模一样的。”季林红说,不少残疾运动员滑雪都需要借助滑雪架,而运动员各自情况不同,腿长、体重、发力习惯等都不一样,因此他们所需的滑雪架的尺寸、重心位置等也不可能一致,因此,滑雪架都需要根据每位运动员情况量身定制。
滑雪架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是截肢运动员,坐在上面重心很有可能是偏的,要想在左右拐弯时保持平衡,重心放在哪儿?往前倾还是往后倾?材料强度大就会重,在保持强度的同时还要轻一点,用什么材料?有的运动员使用滑雪架是坐姿,有的是跪姿,运动员与滑雪架如何固定……这些问题都对滑雪架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季林红说,对于器械的设计及使用效果,团队曾做过评估,但最终还是要根据运动员的使用感受和偏好来调整,让运动员把力量发挥出来。
参赛人数、奖牌数量全突破
“竞技体育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儿。要找到合适的运动员,用合适的方法把他的能力激发到合适的程度。”季林红说道。
对团队而言,课题的最大难度就是把业余运动员变成运动员,把运动员变成专业运动员,再把专业运动员变成有竞争力的高水平运动员。
而残疾运动员需要器械辅助才能实现运动,为了让运动员的能力和器械性能之间达到高度匹配,团队在这一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把器械变成人的一部分。”
据悉,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冬残奥运动员使用辅助器械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有弹簧或者电机等动力肯定是不允许的。”因此,器械只是辅助作用,核心还是靠运动员自身能力,以及与器械之间的匹配,使潜能最大化发挥。
记者了解到,以往历届冬残奥会,中国代表队参赛人数往往只有一二十人,参与项目也较少,迄今为止,只拿过一块轮椅冰壶的金牌,曾进入前八名的仅12人次。
2018年项目启动之初,季林红团队提出了对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两个目标:第一,希望拿到奥运会入场资格的运动员数量能增加50%,超过40人;第二,成绩上,能够实现在颁奖典礼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历史性突破。
而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参赛人数方面已经实现了翻倍。公开数据显示,本届冬残奥会我国共有96名运动员参赛,其中,85名运动员首次参加冬残奥会,这是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代表团规模最大、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全的一届。
成绩方面,截至记者发稿,中国体育代表团在越野滑雪和高山滑雪两个大项中发挥出色,开赛两日已经取得7金8银10铜,暂列奖牌榜第一。至此,两个目标都已实现。
季林红还有另外一个心愿,就是把这些运动员的运动规律总结出来,把适合残疾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使用的国产器械制造出来,服务于后续残障人士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这些以前在国内都是空白。”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