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开幕。
本次学术会议为期四天,为纪念陈省身先生诞辰110周年而特别举行。来自国内各大院校、数学研究所以及国际数学界的顶尖学者将齐聚清华,探讨19世纪以来几何的各个分支发展及陈省身先生开创的整体微分几何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会议邀请到了丘成桐、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西门·唐纳森(Simon Donaldson)以及马克西姆·康采维奇(Maxim Kontsevich)四位菲尔兹奖获得者,杨乐、龙以明、王诗宬、莫毅明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六位欧美各国院士以及多位国际顶尖研究机构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相聚清华,开展学术探讨与交流。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陈省身先生的家人表示诚挚问候,向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对清华的办学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强调:“中国教育是可以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陈省身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从清华园走出的世界级数学大师,他于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算学部,是中国培养的第一名数学研究生。他长期致力于微分几何领域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开创性的、举世瞩目的突出成绩。陈省身先生也始终关心祖国的发展,致力于提升中国数学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他以高深的学术造诣、高超的育人水平培养了丘成桐先生等一批世界级科学家及著名学者,推动了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也激励着一代代青年科学人才追求卓越、勇攀高峰。
邱勇指出,清华大学的数学学科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学校高度重视数学对基础学科发展的重要带头作用。2009年以来,在丘成桐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清华数学学科在杰出人才引进、优秀数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学术研究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清华启动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110周年校庆之际正式成立求真书院,在创新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提高数学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又迈出了重要步伐。相信如果陈省身先生看到在丘成桐先生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的数学学科发展呈现出这样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一定会倍感欣慰。
邱勇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发挥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作用,为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根基、贡献力量,是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110周年校庆后,清华大学开启了新的征程,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培育更多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杰出英才,自强创新,不辱使命。
“悠悠乐算心,惓惓故园情。一生竟何缺,千载有余荣。”引用丘成桐先生写给陈省身先生的诗句,邱勇再次向陈省身先生表达了崇敬与缅怀,并在致辞的最后表示:“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中国数学发展,为推动人类科学技术进步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丘成桐对陈省身先生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表达了由衷的敬佩。他指出,陈省身先生在清华大学开启了学术研究的生涯,多年来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将整体拓扑学和空间曲率紧密结合,开创了现代几何学的崭新时代,在世界数学史上留下了永久而醒目的丰碑,他的学术影响还深入到物理等多个学科。陈省身先生一生创建了3个研究所,共有近1400名学术后裔,是一位成功的数学教育家。作为陈省身先生的学生,丘成桐回忆了从恩师的学术成果中所感悟到的自然的和谐与美,并在现场分享了他为纪念恩师而书写的诗句。在致辞的最后,丘成桐勉励后辈继续追随陈省身先生的脚步,不断在数学科学前沿开展更精深的探索。
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杨乐,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主任罗伯特·戴格拉夫(Robbert Dijkgraaf),2018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主任邹文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国际知名数学家伍鸿熙等多位专家发表致辞。来自全国数学界、科教界的近百位师生汇聚一堂,追忆陈省身先生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其自强不息、奉献不止的奋斗精神。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