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期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果展同期举办。展馆里,华为首次展示出“车载智能光”产品,清华大学首次带来自主研发的轮毂电机、自动驾驶的移动零售小车在场地中来回穿梭……除了传统主机厂商,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到未来智能出行的建构,各项便捷又充满人情味的前沿“黑科技”,愈发清晰地描绘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未来图景。
通过狭窄路段时,LED车灯把车辆左右轮廓线投射在前方路面,帮助司机轻松通过;红灯路口跟车时,LED车灯在前方路面显示光带,帮助司机判断车距;自动驾驶模式下遇到行人横穿马路时,LED车灯在前方路面投射出“斑马线”,提示行人放心通行……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华为智能车灯首创的“流动的光毯”和“数字的光屏”,将看似不起眼的车灯通过像素化和激光化实现智能交互。一项项“智慧”又“贴心”的灯光语言,让未来的汽车驾驶变得更有人情味。
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和车载超级显示是华为另外两款“智能车载光”产品。司机驾驶过程中,AR-HUD技术使前挡风玻璃化身为智能信息“第一屏”,在前方7.5米位置呈现出70寸大画幅显示区域,展示出路况和导航信息。在三叉路口可以贴合路边进行导航,夜晚和雨雾天气时驾驶员视线不佳,还可通过增强提示,精准显示前方及周边车辆和行人。
车载超级显示则利用空间光学设计和虚拟成像系统,将座椅后方的12寸物理小屏变成能提供55寸视觉画幅体验的“大屏”,比同等同等55寸画幅传统LED屏功耗降低80%,并将成像画面拉至3至5米外的位置。不论是参加电话会议还是进行车载娱乐,更具纵深感和延展性的“大屏”,也为后排乘客带来更好的观看体验。
在首次参展的清华大学展台,一个外观精致紧凑的汽车框架模型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由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自主研发的针对下一代面向无人驾驶的轮毂电机专用底盘。搭载轮毂电机可以在车头和车尾处可以节省大量空间,更加适应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大会室外展区中还展示出物流配送、共享出行、公共交通、环卫作业、港口码头、干线物流、无人零售、智慧农业等8大典型应用场景中产品的应用,打造了一个微缩版的未来智慧城市空间,集中展示智能驾驶产业化、商业化落地成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机构的协同合作。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