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办。大赛首创竞赛社区模式,打造全国26个赛点实时同步的“分布式云竞赛”,2000余名学生进入总决赛,共同角逐500余项奖项。
大赛设置工程基础、“智能+”、虚拟仿真等3个赛道、11个赛项,打造全国26个赛点实时同步的“分布式云竞赛”,涵盖基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赋能的机电综合系统设计、数字化新媒体等领域。同时,大赛首创竞赛社区模式,参赛团队以市场主体的角色进入竞赛社区,借助竞赛社区提供的各类资源,完成在线学习、工程任务的系统设计、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等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需要亲自上阵,完成决赛作品的设计、制作与调试,设置竞赛社区等每一个步骤,要求学生不仅要“想出来”,更要“做出来”。
共有来自690所高校、1.9万个团队的6.6万名大学生参赛,其中267所高校、601个团队的2404名学生进入全国总决赛,将决出500余项金、银、铜奖和单项奖。与上届相比,本届总决赛高校数量增长80%、参赛人数增长7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是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推动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在工程“训练”的基础上,突出“实践”和“创新”,增强工科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爱国爱民、实学实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总决赛同期还举办了高校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成果展,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数十所院校的四十余项大学生工程创新成果进行了现场展示和演示,涉及波浪发电机、基于5G的远程驾驶平台、立方卫星等项目。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