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戚铭尧物流“神算”畅通城市

来源:深圳商报 9-2 陈姝

在今年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智慧口岸智能通关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项目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物流与交通学部副教授、博导,物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戚铭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物流就像城市的血液,通过动脉和毛细血管将养分送达城市的每个角落,而运筹优化、智能算法则可以让城市运转更加健康和通畅。

两个“诱惑”与深圳结缘

2004年从中科院地理所博士毕业,戚铭尧做了两年博士后,2006年加入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至今已有15年。谈及来深圳原因,戚铭尧说有两个“诱惑”。一是能加入清华,第二源于深圳对高科技人才的重视。

“我来的时候,深圳已经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了”,他说,读研期间自己的专业是地理信息系统,因为物流行业常常会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于是他就把物流与原来的专业结合,选择了这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当时我国物流的发展水平跟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深圳是港口城市,物流业当时已是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这里我能学以致用”。

以此次获奖的项目为例。据戚铭尧介绍,“智慧口岸智能通关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这个研究主要针对国内外智慧口岸智能通关系统的几个关键共性技术难题,致力于缩短通关的时间,提高通关效率。在研发过程中,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与中集智能、深圳大学等单位联合攻关,戚铭尧团队主攻算法设计,用了近10年时间才取得整体突破。项目关键技术和系列化产品已在港珠澳大桥口岸建设运营等国家重点战略工程中应用。

研究成果要在产业落地

清华人讲究“顶天立地”,戚铭尧最关注的也是“三件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方面做好科研,另一方面让研究的成果落地”,在深圳期间,他一边从事物流工程与管理方面的教学科研,一边开展产学研合作。

戚铭尧说,研究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或专利上,跟企业的合作能够让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场景,“这才真正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推动”。近年来,他带领团队与华为、顺丰、唯品会、递四方物流等企业开展合作,帮助物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务满意度。

由戚铭尧团队主导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流机器人路径优化算法和多车协同算法也在物流仓储行业落地。由清华大学孵化,戚铭尧担任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的深圳若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2017年底完成千万元级A轮融资。他说,在基于物流机器人的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其核心已从智能硬件的研发转向订单分配、路径规划及多机器人协同等资源优化调度算法。近年来,相关技术和产品已在多家大型头部企业落地应用。

物流就像城市的血液,通过动脉和毛细血管将养分送达城市的每个角落,而运筹优化、智能算法则可以让城市运转更加健康和通畅,“这正是智慧物流的精髓”。据介绍,戚铭尧研发的物流优化技术还涉及城市配送路径优化、快递服务网络设计、机场行李路由规划、车辆三维装箱计划,以及服务设施优化选址等众多方面,带来的成本降低或效率提升幅度达到5%-20%。

“中国的物流业起步晚,但追赶速度快,在物流智能化、效率、服务等很多方面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戚铭尧说,通过自己的研究能为行业带来改变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借学生的眼睛看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在科研上,戚铭尧有两个角色,导师和项目负责人。前者要引导学生确立研究目标,做出优秀的研究成果,顺利毕业;后者要协调科研资源,针对核心问题,进行技术攻关,然后按期交付。

“我特别享受跟学生讨论和指导论文的过程,碰撞火花,拓展思维,这也是一个共同提高的过程”,他说,跟学生讨论问题非常“烧脑”,“你要跟着TA的思路深入进去,沿着思路走一遍,还要分析出其中的问题,指出未来可能的方向,这是非常有挑战的,也蕴藏着创新的机会。其实老师并不比学生高明很多,我们需要借助学生的视野,借他们那么多双眼睛,去看你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让他倍感骄傲的是,他团队毕业的一批博士、硕士生已在菜鸟、京东、华为、顺丰、美团等企业的算法团队中成为中坚力量。

戚铭尧对自己的要求也格外严格,常常为了解决一个算法问题连续熬夜,“算不出来或者结果不好,睡觉前都一直在想。如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想到一个新的方法,第一件事要打开电脑去试一下,看看计算结果是不是更好,这已经成我们科研工作者的一种习惯了”。

戚铭尧觉得,近年来深圳对基础研究引进越来越重视,一是引入高校,第二引入人才。以他所在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为例,深圳就给了很大的支持力度,未来要引入更多有国际化背景的师资。更重要的是,高校人才愿意留在深圳的也越来越多,“以前到了毕业季,我们学生都要请假回北京,到清华本部参加企业的宣讲会,最近这几年留在深圳本地就业的同学越来越多”。

编辑:李华山

2021年09月03日 08:26:4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