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胡凯:眼镜飞人的“双奥”人生

来源:北京青年报 8-17 褚鹏

作为“双奥人”,胡凯的定义有些与众不同。2008年,他作为运动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如今他已是北京冬奥组委志愿者部综合处处长。胡凯说,他就是从当运动员开始,了解到奥运会志愿者有多么的了不起。

曾是一名奥运选手

清华大学有着“无体育,不清华”的独特校园文化,也为体育特长生打开了成长道路。1982年生于山东青岛的胡凯,通过清华冬令营的体育特长生选拔,被清华大学录取。在进入清华大学后,胡凯接受了更为专业的训练。2005年8月,在伊兹密尔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胡凯以10秒30的成绩获得男子百米冠军,这也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大型运动会上获得男子百米金牌,“眼镜飞人”享誉田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胡凯在男子100米比赛中首次晋级第二轮,并作为4×100米接力的最后一棒,带领中国男队首次闯入奥运会决赛,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作为奥运选手,胡凯的视角和官员、媒体和观众肯定都不一样。选手是志愿者的服务对象,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奥运会的志愿服务是否到位。“作为参赛选手,我更真切感受到中国举办奥运会的震撼,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在闭幕式上有一个环节,国际奥委会新当选委员给我们的志愿者献花,现在这已经成为奥运会保留节目。我当时就在场,感受到奥林匹克运动对志愿者的尊重,也开始了解志愿者文化。”胡凯说。

投入冬奥会筹办工作

2013年,胡凯取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离开了田径场,胡凯接下来的人生规划,就是为体育教育做出贡献。他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读博士期间我就当了辅导员,从事这么多年体育工作,想把积累的经验和经历传授给学弟学妹,让他们少走弯路。”

2016年,胡凯离开清华大学团委,正式加入校体育部工作。在日常体育教学之外,他还为学校搭建体育竞赛体系出力,除了普通学生运动会,还有户外锻炼等。

目前在清华大学,体育社团百花齐放,各种体育社团多达50个,运动普及开来后,胡凯在本校选拔了一批体育优秀生组成代表团,这些优秀学生被授予了回到院系指导学弟学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任务。“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体育在塑造人格、磨练意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因为如此,它在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他说。

在学校做学生教育工作,让胡凯也再次接近了志愿者的工作。“这让我回忆起做运动员时,对志愿者的感受,后来明白了,志愿工作最成功的表现,是运动员需要时就出现,不需要就不出现。确实,当年不管我们在哪里有需求,志愿者就会及时出现,否则就跟不存在一样。我觉得这就是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到位的体现。”

2019年11月,胡凯在清华完成70年国庆游行方阵工作任务。当时,听说2022北京冬奥组委要成立志愿者工作处,为志愿者服务做准备。胡凯觉得,自己是高校出来的,也有奥运经历,并有志愿服务管理经验,“能够投入冬奥会筹办工作,非常幸运,希望用自己所学,以不同身份为国出一把力。“他说。

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来到北京冬奥组委工作,胡凯回顾自己的转型时说,很多时候,与其说是自己的选择,不如说是顺其自然。“我的人生目标就是继承和传递体育精神。比方说,我希望把自己的训练经验传递给师弟师妹,所以就做了清华辅导员,在工作期间我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参与了很多学生工作。做学生工作后,觉得这很适合我,就留在了校团委。在学校了解了大众体育的运作模式,就转到体育部,专门负责相关工作。这次来冬奥组委,也很顺利。就是因为自己拥有在高校带学生、带体育活动的经验,了解学生的思路,了解运动员的需求,自信能把工作做好。”

作为一个特殊的“双奥人”,胡凯还特别希望,能把13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受到的感动,也传递给如今的冬奥人。“我对2008年奥运会记忆中最感动的那个点,是闭幕式上的一个环节,把所有运动员的笑容都展示在环场的大屏幕上,贴了一圈。那一幕让我特别感动。赛场上的笑容最具感染力,那时我才知道什么是奥林匹克大party。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微笑可以把志愿者和体育人融合在一起。联系到奥运精神,凝聚的不仅是体育人,还有志愿者,人类向上的力量。这种感动,从2008年一直激励我,关注体育,从事体育,热爱体育。”胡凯说。

编辑:李华山

2021年08月18日 08:22:3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