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东京奥运会首金如何孕育? 看“清华神枪手”杨倩背后的“体教融合”育才路

来源:新华社 7-24 魏梦佳

在24日进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中,中国“00后”选手、清华学子杨倩夺得冠军,拿下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

“我们一点儿都不意外。”清华大学武装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射击队负责老师董智说,“这姑娘大大咧咧,遇事从不瞻前顾后,敢打、敢拼,心态比较稳,训练成绩好,尤其奥运会前的选拔赛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竞技状态。”

2000年出生的杨倩,2016年被清华大学射击队选中,进入清华附中马约翰体育特长班,每天上午在附中上课,下午到清华训练。2018年,她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仍然保持“学习+训练”的日常模式,之后入选国家队。

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2019年亚洲锦标赛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2020年全国射击冠军赛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近年来,这位“00后”女孩战绩辉煌。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中,她四场选拔赛均获女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冠军。

在董智看来,此次杨倩能拿下奥运首金,一方面源于其自身过硬的实力、赛时稳定的发挥,另一方面也与清华多年来“体教融合、学训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相关。

在清华110年发展历程中,“无体育、不清华”作为一种共识和文化影响着一代代学子。作为我国早期的体育代表队之一,清华射击队始建于1956年,后因历史原因中断,1999年复建。20多年来,射击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的一面旗帜,目前共有20多名队员。

截至2020年底,清华射击队先后在全国大、中学生射击锦标赛、青运会、全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国内外各大赛事中获得725枚奖牌,其中金牌352枚,银牌228枚,铜牌145枚。此前,有7名清华培养的运动员角逐奥运会,其中易思玲曾摘得伦敦奥运会金牌和里约奥运会铜牌。

大学如何能最大限度集中优势资源,为国家培养出能拿奖牌的竞技体育优秀人才,还能帮助运动员实现个人全面发展?“20多年来,清华射击队探索出了一条‘与国家射运中心相融共建、与省市队合力发展、与附中一条龙培养’的共建双赢、体教融合的育人模式。”董智说。

据介绍,复建后的清华射击队由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共建,纳入国家射击集训队管理体系,国家队专门设立了“清华班组”。“与国家队实现了在体育、教育资源及信息上的共享共融。”董智说,清华为国家队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清华射击队队员也能得到国家队专业的指导和培训,王义夫、肖俊、张秋萍、高静等一批教练先后执教清华班。

同时,清华射击队也与各省队联合培养运动员,创新实行运动员双重注册制,使队员既能代表省市参加全国专业比赛,也可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系列比赛,为运动员增加了参赛锻炼的机会。

多年来,清华射击队还与清华附中形成了贯通式培养模式,射击队通过在各地中学或比赛中选拔好苗子,使其更早进入清华附中学习并兼顾训练,通过提前试训、严格考核,使“培养的链条更长,质量更可控”,保证竞技人才不断输出。

对于“学生运动员”,清华如何提升其综合素质,实现“以学促训”?董智介绍,杨倩现就读的经济管理学院体育特长班实行小班制教学,学制加长为5年,课程设置也更具针对性,不仅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还加强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程中除本专业课程外还纳入体育产业等体育相关课程,使学生知识结构更多元化。

“根据我们多年对学生的评估,学习和训练可以相互促进。”董智表示,“只有经过系统学习,认知和综合素质达到一定水平,知识来源更多元,运动员才会产生内生动力,主动学习,对基本技术动作理解得会更透彻,也更明白自己所需,有助于突破他们的‘天花板’,解决好自身面临的一些问题,心态上也会更成熟。”

此外,为普及射击运动,21世纪以来,清华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射击课。这门“拼运气才能选上”的射击课从初创时的每年2个班,增加到现在的24个班,近千名学生选修。

“杨倩为何在最后那么紧张的时刻能顶住压力最终夺冠,心理素质非常关键。”董智说,学校开设射击课,也是希望能以这项运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耐心和意志力。

据悉,清华射击队队员在毕业后职业发展多样化,只有少部分人在体育行业工作,大多数人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清华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即便拿不到奥运奖牌,也能凭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人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接下来的奥运比赛中,杨倩还将参加10米气步枪混合团体项目,而另一位清华学子史梦瑶也将参加女子50米步枪3姿项目。

“我希望她们能保持平稳心态,发挥最好状态为国争光,展现出中国当代青年的风貌,也期待更多清华人勇敢追求奥运梦想!”董智说。

编辑:陈晓艳

2021年07月26日 16:13:2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