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坚信,必须重振多边合作才能应对今天和明天的全球性挑战。”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日前在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上发表在线演讲时表示,面临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和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有必要重新审视国际秩序和国际格局。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来自12国的上百位学者,以及7位外国前政要、50多位外国驻华使节,聚焦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是线上线下讨论的主题。
在这场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上,多位与会人士指出,多边主义屡遭挑战,但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国家是孤岛,孤立主义也不能解决病毒、网络袭击、海平面上升及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
新冠疫情暴发伊始,许多国家都采取单边方式保护自己,如关闭国境、禁止急需的医疗卫生设备出口等;疫情在全球治理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响应;多边主义精神的缺位、大国乃至国际机制未能发挥足够的凝聚作用来调动国际抗疫合作……
“我们同处一场暴风雨,却没有同舟共济。”欧洲理事会前主席范龙佩在演讲中表示,防止新疫情的出现需要进行全球对话和合作。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认为,新冠疫情对人类的启示之一就是在全球挑战面前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表示,近年来,逆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单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崛起,再加上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使得多边主义在多领域遭遇挑战和压力。
参会专家一致认为,维护并践行多边主义,是解决当今世界错综复杂问题、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的正确方向,也是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的必由之路。
“世界秩序必须以信任为基础,但信任却是今天最缺乏的。除非能恢复信任,否则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就不可能真正重建。”范龙佩认为,各国必须求同存异,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宗教和意识形态基础上寻求和谐、团结、和平,只有以包容性态度开展战略合作,摒弃零和博弈,才能应对全球性危机。
傅莹说,各国应更多聚焦共同利益,秉持多边主义精神,以团结合作的态度应对全球挑战,“我们需要建立更多沟通桥梁,开展更多系统性对话,以冷静、平和的态度交流思想,增加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要在全球层面重振多边主义,必须加大地区合作,加强地区组织间联系。”在素拉杰看来,地区组织是多边合作的基石,不应成为“排外”“封闭”的俱乐部。“必须连点成线,在政治、经贸、卫生等各领域支持开放和包容性的区域合作,建立开放性对话平台,分享彼此经验和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多边主义。”
此次论坛期间,不少嘉宾对中国在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的做法表达赞赏。潘基文表示,中国在助力全球抗疫、减贫减排、援助发展中国家等多方面都作出很多努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借鉴。
“大国与地区组织间有建设性的互动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多边合作的新渠道,在这方面中国是很好的例子。”素拉杰说,疫情期间,中国领导人与许多地区组织的负责人召开视频会议,商讨提供医疗和经济援助,将大家团结起来,推动了多边合作,在抗击疫情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还认为,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实现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促进了数字贸易的互联互通,为各国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论坛上表示,中国提出并坚定履行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庄重承诺,在自身疫苗需求巨大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向全球提供了超过4.8亿剂疫苗,覆盖近100个有需要的国家。下一步中国将继续竭尽所能,不断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潘基文呼吁,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和各相关方能携手合作,以团结精神采取切实行动,调动共享各类资源,以实现疫苗可及性和公平分配,同时大力推动减排,确保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蓝图变成现实。
“很明显,我们不能再回到疫情之前。为了我们的人民和整个地球,必须加强合作。”潘基文说,要建立一个更和平、安全、繁荣的和谐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我觉得中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