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学术论文 清华大学新规能否在全国推广?

来源:央广网 3-19 李欣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最新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称《规定》),其中,取消了“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

新规一出,引发了社会热议。毕竟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再要求论文数量,对于不少学生来说是个轻松的选择。但是也有人认为,不要求论文数量不代表不考察学生能力,少了量化的指标,可能会让毕业变得更难。

那么,申请硕士学位不必发表论文的规定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更难了还是更简单了?是否会在全国高校推广?

在清华大学公布的最新修订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取消了“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根据了解,本次《规定》的修订工作于2017年1月启动,历时四年。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此次清华大学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是在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

陈志文认为,“从学校的规定角度来讲,不作为一个必须或者前置条件,这也是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政策之一。我们讲破四唯、破五唯,不唯论文,是学校坚定落实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不唯论文”的新规,让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些羡慕。正在山东财经大学就读学术研究生的王莉莉认为,如果都能实行这个政策,是个可以松口气的好消息。“我觉得对于部分研究方向的学术研究生来说是简单了,因为对于一些研究方向来说,他可能三年的时间只能写出来一篇论文就已经很好了。”

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刘春飞也认为,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主攻专业研究。“我觉得对我自己来讲变简单了。首先,学生不需要把所有的学习重点都放在发表文章上,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和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研究,不再是为了发论文而学习,可以从自己的出发点去研究学习。当然从另一些方面来说,取消这一规则,也就意味着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将会有更高的考核标准,所以我认为从深层次来看这也是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要求放宽了,但不意味着标准降低了。学生刘春飞的理解,也是陈志文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是从多维度进行评价,不唯论文,不代表不看论文。

陈志文说:“举个例子,清华在招收来华留学生的时候,前两年就改成申请审核制,换句话讲不简单看考试成绩,恰恰是提高了要求,难度大幅度提高。那么这次,不要求必须发论文或者不作为一个前置条件,并不等于说你可以不发论文,我觉得实际是体现了清华的一个自信。因为真正优秀的孩子不发论文的是比较少的,一定记住老师不会降低要求的。论文只是显性的一个指标,不发论文并不等于降低要求。”

那么,清华大学的做法,是否会在全国高校推广?对于所有的学生是否都可以放开要求?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不同高校对于学生论文的要求其实是反映了不同高校的发展阶段,清华可以,不代表其他高校也可以,还是要根据高校自身情况来决定。

“事实上,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中国恢复学位的制度以后,有一些学生完成这些论文难度比较大,效果也不好。一些学校对论文提出要求是正常的。现在这个论文应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不同学校情况不一样,在不同学校的情况不一样,应该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来作出决定。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一般生源比较好的学校,学生完成论文问题不太大,而相对来讲,生源处在低端的一些高校,很多学生在答辩之前完成一些小论文,还是有一些难度或者是有一定的过程。”储朝晖说。

其实,此前清华大学就已经取消了博士生发表论文数量的指标,看上去轻松不少,但学生需要提交学术报告,而这份学术报告要想通过,也并不比写论文容易。储朝晖认为,不管学校政策如何变化,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标准都不会降低。

“我觉得把短期对成功的要求变成一个相对长期的对成果的要求,把对论文的要求变成对学生的综合的考察的要求。那么是不是简单了呢?因为普通学生之间还有一个相互比较,所以学业评价还是存在,对学生学业的基本要求还是存在。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学生,那么依然还是要努力。”储朝晖说。

编辑:李华山

2021年03月23日 08:24: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