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面向新百年的‘十四五’规划”为主题的第十五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商务部原党组书记、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陈德铭;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伟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蔡昉;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以及北京市政府副市长卢彦,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瑞武等嘉宾出席论坛。
开幕式上,向波涛、江小涓分别致辞。陈德铭、杨伟民、卢彦、谢瑞武、薛澜、蔡昉分别做主旨演讲。
陈德铭指出,“十三五”期间国际力量对比产生了变化,随着新兴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西方孤立主义回潮,国际多边主义遭遇困难。当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布局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多边机构与规则充满不确定性。中国既要坚持多边主义原则,又要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在深化改革中实现更大开放。
杨伟民指出,“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规划;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挑战的规划;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规划。
卢彦指出,“十四五”期间公共卫生建设有三个重点,一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顶层设计中、具体规划中、健康行动方案中践行健康理念;二是将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加大对免疫预防工作的投入;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治理。
谢瑞武对“十四五”时期成德眉资(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做出展望。他表示,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统筹建设、促进成渝相向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唱好国家战略实施的“双城记”;是壮大主干、做强极核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重要支撑;是辐射带动周边、促进区域共兴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增强国家战略承载能力;是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具体行动,有利于积极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薛澜指出,多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比较大,这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不足,劳动生产率较低。“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强化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蔡昉指出,中国对外开放遵循了比较优势原则,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赢得国际竞争力,面对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局面,既要从供给侧应对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挑战,也要从需求侧保障潜在增长率的实现,拓展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江小涓表示,“十四五”时期,应深入研究治理现代化和现代化治理这一重要的时代课题,五个关键词需注意:一是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四个全面”中处于引领地位;二是高质量,“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三是新格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四是高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五是大变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办、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合办。当日下午,与会嘉宾还就“‘十四五’成都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新时期领导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四个主题在分论坛上进行研讨。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