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央广网 9-4 侯艳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抗战精神”成为总书记讲话中的重点词。

习近平: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钱菱潇全程聆听总书记的讲话,并作为青年学生代表发言。他说,总书记对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必须坚持斗争精神”让他印象尤为深刻。

“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们青年人更要做这种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斗争,有血有肉有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也是要像总书记所说,做到‘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我想,中国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也会有很多艰难险阻,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在这个时候弘扬斗争精神也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是抗战精神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钱菱潇说。

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是抗战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了著名的“一二九”救亡运动,使抗日运动成为全国性的运动。全面抗战开始后,许多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河山。

钱菱潇说,在新时代,青年学生弘扬抗战精神,不仅要锤炼百折不挠、永远奋斗的意志品质,还要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练就贡献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他表示:“抗战时期有一批批海外学子毅然回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牢记总书记‘事业靠本领成就’的教导,主动将个人的理想追求同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相连,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练就硬本领,用真才实学服务国家和人民。”

据统计,“七七事变”后,海外学子纷纷归国,到抗战爆发第二年,回国留学生几乎占了海外留学人数的一半。他们肩负起民族救亡、国家振兴的重责。比如,我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就是提前回国的著名光学家龚祖同在1938年试制成功的。

时光荏苒。青年依然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钱菱潇说,在去年举行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等六方面要求,这次总书记强调“抗战精神”,将再次激励广大青年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其中,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我觉得,这其实跟抗战精神也有很强的关联(性)。在新时代下,我们可能不再面临这种捐躯赴国难的抉择,但是更多地是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砥砺奋斗,做好当下的事情,努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李华山

2020年09月07日 08:07:4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