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青年“超算”团队:创新爆发力从何而来?

来源:《新华日报》4-29  杨频萍

编者按: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和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陆续公布了获奖名单,科技界的中坚力量表现抢眼,除了1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6名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外,在今年的江苏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半数为科技团队。科技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付昊桓,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潘时龙、蔡英凤。

“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在采访中,不少获奖者感慨,中国的前沿科学已经与世界接轨,青春创造迎来了科技的春天,有志青年有机会向更多未知领域冲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如何以青春之我,圆梦科技强国,助推江苏科技实力再攀新高,他们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超级计算,对国家安全、基础科研、制造业转型升级、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作为80后导师,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付昊桓和一群90后博士一起,实现了中国在“超算”最高奖——“戈登贝尔”奖上的突破和蝉联,研发了气象气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一系列国产应用软件,“超级”团队创新爆发力从何而来?

从“用户”到“运营者”,从无到有开拓应用

“刚接触这台全新的超级计算机,我们还只是用户,是‘自带干粮’去的。”付昊桓记得,2015年夏天最热的时候,师生20多个人来到无锡,当时他30出头,学生不过20多岁。大家准备利用暑期三个月的时间,为“超算”研究一款气候模拟软件。

付昊桓说,所有人都激动不已,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是国内“超算”一个里程碑式的系统,更是以前根本无法企及的优越条件。“老一辈科学家二三十年来的点滴积累,才让‘神威’系统走到了今天,让我们可以在‘第一’的基础上去做出自己的成果和贡献,走上国际舞台竞争角逐,沿着国产‘超算’平台推进应用软件的发展,每个人都感觉发自心底的强烈动力。”

2015年底,无锡市在全国范围内物色一个合适的团队,来运营和管理“超算”平台。基于上面提到的暑期合作基础和成果,无锡市后来选中了清华大学杨广文老师牵头的团队,而付昊桓成为了团队中的研发负责人,担任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

从“简单的用”到“运营管理”,角色变化后,付昊桓和团队的压力一下子就来了。他深知,作为一台超级计算机,“神威”只有在更广泛的学科得到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能力。

“作为当时世界性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系统已经做的非常好了。我们如何在超级计算机上做出一个个应用,让气候、地震、物理、化学领域的人都能用起来?”付昊桓说,“神威”的处理器是一个全新的硬件系统,大量软件应用都要去做重新的适配,作为一支年轻的团队,大家的特质就是敢于往前去冲,“反客为主”让每个人去思考,在应用方面做从无到有的开拓工作。

付昊桓说,团队年轻人多,大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大,很多关键节点都是一天十几个小时在工作。大家深知“超算”的计算资源十分宝贵,“比如太湖之光的设备,一年的电费大概在6000万到8000万,一天下来就是好几十万,所以年轻人都是连轴转,最多轮换着休息一会儿,机器在那里,不用就浪费了。”

跨学科合作,把世界第一计算力变成价值

在机房中,“神威·太湖之光”排列呈“010”的样式,恰好是计算机的语言,它每天都在为各个领域提供精准的数据分析与报告。

付昊桓告诉记者,“超算”天然就是跨学科的,这是一个将各类前沿科学问题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平台,以前“超算”主要是单一的CPU架构,如今的“超算”又有了各种众核加速器件等,迎来了不断出新的变化期,将进一步促进我们与各领域的科学家来合作,搭建新的应用生态系统。

2016年11月,在美国举办的超算大会上,付昊桓介绍了如何把一个复杂的百万行代码体量的气候模拟工作移植到千万核规模的超级计算机上的工作,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会后,地震模拟方面世界领先的南加州地震中心的一位学者主动联系到了他,在会场聊了半天,双方感觉很投契。第二天早餐会后大家就开始推进工作。赶在春节前,团队请来了几位美国专家,还有南方科技大学陈晓非院士团队等,进行了两天的讨论。付昊桓笑道,现在回想起来,尽管时间紧迫,但大家的进度快到不可思议。

又过了两三个月,新搭建的团队,就把“非线性地震模拟”的程序做了出来,这个程序将地震模拟的规模、性能都刷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获得了2017年超级计算大会应用领域最高奖。

冲刺“戈登贝尔”奖的过程中,最令团队难忘的是一段“7×24小时”的“备战”经历,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付昊桓还记得,当时90后学生何聪辉问自己,“付老师你觉得这事能干成吗?”付昊桓回答,肯定没问题!

最后,一个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叉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把事情干成了。评委对团队成果的评价是,团队解决了非常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地震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都是跟全人类相关的,最好的机器就应该解决最重大最关键的问题,跨学科、跨国家的合作突破,真正把世界第一的计算力变成了价值。

链接全世界的科学家,打造汇聚用户的中心

“过去搞技术的人,可能不太愿意和领域外的人交流,做计算机的有可能只专注于纯计算机的研究,研究气候又仅仅是把计算机当成计算的工具。”疫情期间,付昊桓成立了一个青年在线交流的平台,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他一直鼓励团队里的年轻人对领域外的新鲜事物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主动用开放的心态去吸纳新的事物。

“不同的学科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研究语言与研究文化,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尽管初始阶段建立互动渠道的过程会相当困难。”付昊桓常常拿滑雪给学生做例子:刚刚把鞋子换成雪橇的时候,我们会不停摔倒,连简单的站立都做不到,甚至会问自己为什么要来滑雪;但是度过了开始的适应阶段,掌握了在雪上站立和滑行的技巧之后,你就可以享受在雪道上纵横驰骋的快乐了。

除了本身的研发工作,付昊桓带领团队一直在做“链接”的工作,链接神威和各领域的科学家。2016年夏天,他就带着一队年轻人去德国,在世界舞台上发布“神威·太湖之光”,“我们带着摄像机去采访各国‘超算’领域的专家,听取他们对‘超算’的评价反馈,对我们研发运营很有帮助。”

对于“超算”中心的定位,付昊桓的思考越来越清晰,经过四五年的发展,目前“神威”已经积累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应用,支持了大量科研团队做出优秀的成果。

接下来,中心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科学家来超级计算机上发挥他们的能力,凝聚计算与应用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开发。“我们很有信心去进一步汇聚国际上不同团队的科学家,加强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气候气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超算应用,扩大其服务范围,支持国家和江苏省重大战略,支持企业的具体需求等,真正实现一个能汇聚用户、汇聚研究者的科研中心。”

编辑:李华山

2020年05月06日 08:30:3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