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以别样的“思政课作业”献礼祖国母亲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9-26 邓晖 苑洁
精致的飞机、舰船模型,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别出心裁的海报设计……近日,第八届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学生作品展在该校开幕,清华学子这些饱含真情的“思政课作业”让不少参观者连声赞叹。据介绍,本次展览以“祖国万岁”为主题,共展出该课程两个班400多名学生的作品。同学们用绘画、书法、雕塑、纺织、陶瓷等艺术形式表达着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并用这份精心完成的“作业”向伟大祖国献礼。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学生通过作品描绘了新中国70年来的辉煌历程,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历史图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这次作品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反映了清华学子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向波涛介绍,自2011年以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举办了八届学生作品展。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将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与艺术创作相结合,融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为一体,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影响。
他表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学生作品展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思政课建设的重要品牌,清华要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这一品牌,也将全面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清华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程、标杆课程。
清华大学原历史系主任朱育和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贵清、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舒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蔡乐苏教授、中国毛体书法协会副会长著名文化学者张晓红出席开幕式。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组华表教授、学生代表美术学院雕刻系张嘉伟在开幕式上发言。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雯姝教授主持。
华表教授介绍了课程授课与学生学习情况。他强调,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一直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打破课程论文的单一模式,结合各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兴趣爱好布置课程作业。近年来,学生们也通过雕塑、油画、摄影、微视频、诗歌等形式反映了课程学习体会,实现了学习时间的延展与课堂的延展。
学生张嘉伟分享了课程学习和作品创作的心得与体会。他表示,在搜集分析资料以及作品创造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祖国70年来的沧桑巨变、中国发展面貌的日新月异与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奋勇向前、抒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的信念。
来自清华大学各院系的师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艺术爱好者等80余人参加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