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首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8-11-27 吴彤


“第一届全国科学实践哲学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11月17日—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厅举行。本次会议在七位发起人(吴彤、盛晓明、黄翔、蔡仲、孟强、徐竹、刘鹏)的倡议下,依托吴彤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实践哲学与地方性知识研究”(13&ZD068),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召开。

会议以“四美”(人美(共同体好的学者)、文美(论文优质)、景美等)为办会基本原则。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吴彤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孟强研究员致辞。 本次会议从提交会议论文的39位论文中选取安排了28位学者报告,每位学者20分钟报告,10分钟讨论。学者们贡献了自己的思想,质疑与评论齐飞,提问既尖锐又温和,自由与平等共享,让会议充满了浓浓的学术氛围,同时洋溢着快乐和轻松的气息。

本次会议,清华大学团队(包括博士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和毕业生)贡献论文14篇,11人进行学术报告。浙江大学以盛晓明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贡献论文5篇,4人进行学术报告。南京大学以蔡仲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有2人贡献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黄翔教授与王巍教授的报告涉及郎基诺的研究,他们认可郎基诺的批判语境经验主义,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科学实践概念、如何解决理性—社会二分问题,激发了研究者的研究灵感。黄侃报告了对认知科学哲学研究实践进路关于具身与延展性的相关讨论。如何融合认知的内向与实践的外向,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王球副教授的报告“不是所有的相信都是信念”属于分析哲学风格。袁海军教授、白慧仁教授、孟强教授等学者的报告十分精彩。

闭幕式上,南开大学贾向桐教授报告和吴国盛教授提及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那里汲取思想,考察科学实践概念及其内容的变迁。吴彤教授等学者所著的《复归科学实践》一书,有专节考察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与今日的科学实践概念不同,为什么需要在今日的科学实践概念里加入亚里士多德实践概念的伦理与政治维度,以及康德开启的近代的科学实践概念内容如何把“创制活动”包含进去的原因与意义。

本次会议有众多青年研究者参与,科学实践哲学研究后继有人,令人欣慰。会议推进了国内科学实践哲学向深入和扩展两个维度的发展。本届会议决定下届会议由浙江大学主办。

编辑:华山

2018年11月27日 16:45:5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