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

来源:《文汇报》 2018-11-23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一批走私到香港文物市场的珍贵竹简,依惯例命名为“清华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这样评价:“近年出土材料中,清华简最为重要,以后还能不能出这样的资料,还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资料,这都很难说;清华简出来以前,谁也想不到有这么一批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批竹简,2008年9月,清华大学成立了由李学勤先生带领的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十载光阴,倏忽而逝,清华简的整理和研究也在此期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11月17日,纪念清华简入藏暨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本刊简要梳理回顾围绕这批竹简而展开的工作,以纪念“清华简”的第一个十年。

2008年,清华大学抢救回来一批珍贵的竹简。7月15日,一批用保鲜膜包裹的竹简,共计2500余枚,运抵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尽管此前已在香港见到过其中几枚,清华大学的专家们依然激动不已。

在李均明老师带领下,文物保护专家马上对竹简进行抢救性保护,用了三个月时间,首先对2500余枚竹简逐枚进行清洗、杀菌。

根据竹简形制和字体特征,初步判定为战国中晚期的楚简,与以往发现的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近似。

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即被埋藏地下的竹书,逃过了“焚书坑儒”,也逃过了秦汉战火。因此,清华简就其内容而言,大多为古书佚籍,这就意味着,清华简为了解、研究中国先秦时代新增加了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

在抢救保护清理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的同时,当年8月,清华大学决定成立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10月14日,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单位的11位相关专家对这批竹简作了全面鉴定。出具的《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鉴定意见》认为:“这批战国竹简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

一星期后,清华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入藏竹简的消息,依惯例称之为“清华简”,此后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清华简”的名字逐渐为世人所知。

12月,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时代为公元前305±30年,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这与鉴定组专家对于清华简的时代判定完全一致。

12月开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实验室合作,完成了对竹简的拍照工作。2009年3月至6月,中心专家们根据竹简照片对2500余枚清华简做了全面释读,并进行了初步的缀合编排,判断清华简大约可分为65篇以上,按大约每年出版一册整理报告的速度,需要15年的时间才能全部整理完成。

2009年4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由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李学勤先生任中心主任。会上介绍了清华简初步整理成果。竹简的惊世发现,引起学界,尤其是先秦史、古文献、古文字学界的极大兴趣。

初步编连缀合完成后,中心工作人员挑选出其中9篇文献,在简陋的办公条件下,开启了清华简的释读、注释工作,并字斟句酌地开始编写第一册整理报告。这9篇文献有的与传世《尚书》《逸周书》可相对照,有的是《尚书》《逸周书》佚篇。

2010年1月,清华简整理报告确定交由新成立的中西书局出版。

2011年1月5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成果发布。裘锡圭先生在发布会上说:“清华简整理的难度应该说是超过以前郭店简、上博简,这样的整理速度,在同类类似规模的出土古文献里面,是前无先例的;对于整理的质量,能够整理到现在这个程度,我们做过这方面工作的人知道其中甘苦,非常不容易。

此后,清华简的整理报告基本按照一年一本的预计速度陆续出版,到2018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成果也顺利发布。

此时,距离清华简入藏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也迎来了成立十周年纪念。

已发表的整理报告包含了很多先秦时代的重要典籍,包括《尚书》《诗经》和《逸周书》的数篇,以及有关西周、楚国历史的重要内容。清华简大多为经史类典籍,与此前出土的文书类(如包山简)、子书类(如郭店简、上博简)楚简性质都有所不同。经史类文献由于记述严谨、传承有序,是研究先秦史和先秦文献的权威资料。迄今为止,整理发布的竹书中,有《尹至》《尹诰》《程寤》《保训》《皇门》《祭公》《金縢》《说命》《厚父》《封许之命》《命训》《摄命》等多篇“书”类文献,当然是清华简最引人瞩目的内容。而《筮法》《别卦》等“易”类文献,《芮良夫毖》《周公之琴舞》等“诗”类文献,以及《系年》《楚居》《越公其事》《郑文公问太伯》等多篇“史”类文献,每篇发表后也都引起学界广泛深入的讨论。

清华简的整理是依据“先易后难”的顺序原则。竹简大多为古书佚籍,极少数有传世文献可与之对照。可以想见,今后的工作难度会越来越大。

李学勤先生曾说:“清华简的整理考释工作刚刚开始,根据以往类似工作的经验,整个过程一定是相当漫长的。我们希望在整理进行间,尽可能向大家提供讯息,以回应对我们的关注和帮助。”陆续出版的整理报告只是开端和基础,而学术界对清华简更广泛深入的研究,是没有止境的。

感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提供的相关资料

编辑:华山

2018年11月26日 09:02:39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