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大学教授杨斌:重视人文红利的作用

来源:新华网 2018-4-21 曹祎铭


清华大学教授杨斌指出,人文精神也可以创造红利,新时代更要重视人文红利。

杨斌认为,“红利”的内涵有三个层次。首先,当人们最早使用人口红利这个概念时,主要是描述一个国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工作岗位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大,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当人们担心中国的出生率下降、老龄化提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因此人口红利即将消失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人才红利”的新概念,这是“红利”内涵的第二层,来描述劳动年龄人口中的素质与质量,构成进一步经济增长、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在此基础上,杨斌提出了人文红利的概念,“这是这一组概念的第三层,描述劳动力的素质不仅是能力和知识的基础,更要看他们的精神面貌、心智品格;不仅看个体劳动者的状况,还要看劳动者以什么样的方式团结起来形成合力的状况。人文红利,是从过去经济学的角度更深入微观到管理学的角度,去发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比人口、人才更持久深入的一个概念。”

杨斌认为,信仰可以带来人文红利,信仰所带来的力量,具有现实意义。愿景也可以带来人文红利,当一个组织、国家有非常清晰并且得到人们信任的愿景的时候,人们就会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去实现它。另外,洞察人性、尊重人格,以及领导力、工匠精神、运动家精神等这些人文精神都可以带来人文红利。

此外,杨斌表示,从教育的角度看,也意味着在重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结构基础上,更要看重人才的人文塑造和升华,这是对人才质量的更高要求。教育机构不仅要成为人才红利的贡献者,更要成为人文红利的建设者。

编辑:华山

2018年04月24日 08:14:1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