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
来源:《北京日报》2018-4-16 任敏
“妈,我可能要退学了,怎么办?”
“你要挺住啊,起码坚持到毕业!”
……
深秋,傍晚,清华大学逸夫馆三楼的洗手间里,刚刚痛哭过的钟铃,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可没说两句,眼泪又夺眶而出,钟铃捂住嘴,极力克制着,她不想让妈妈听到自己的脆弱。
钟铃觉得,自己要被学业击垮了。就在几个小时前,一道微积分证明题整整折磨了她4个小时,无奈之下,只好借来同学的作业,别人清晰的思路,令她有些绝望,她甚至怀疑,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填补上这样的差距。
钟铃是云南宣威人,高考时,她裸分690分,云南省理科第59名,但距离清华录取线仍差了3分,多亏清华自主招生“自强计划”,她得以降分入读清华。
那个夏天,是钟铃最快乐的时刻,哪怕是33个小时的硬座,也是幸福的回忆。
现实,总是无情的。
当钟玲独自拎着大包,走进清华时,陌生、无力包围了她。她没连过网线,也不会骑自行车,甚至课堂上讲的“无限小”概念,她都如听天书……“清华退学率很高的!”高中老师的话突然在脑海里响起,钟铃吓出一身冷汗。
“退学?不行!为了妈妈,也不行。”挂断妈妈的电话,钟铃用冷水洗了把脸,那个倔强、不服输的姑娘又回来了。
微积分,钟玲发誓要用备战高考的劲头来攻克——上课出全勤,板书狂记录,每周去“答疑坊”,习题反复刷,老师推荐的参考书和习题集,一本也不漏,统统翻到烂……
不知不觉中,解题的时间慢慢缩短,期中考试,钟铃竟得了95分,期末得了96分。大一结束, 钟玲跃至年级前列,“终于不再担心退学了。”钟铃的脸上,又有了幸福的笑。
这只是刚刚开始。
大二第二学期,钟玲主动加入化工系张强课题组,开始研究电解水催化剂。苦读,依然是钟铃的日常。凌晨,她在翻译软件和搜索引擎的帮助下苦读文献;实验室中,为得到1克二硫化钼样品,她反复实验,几乎忘记了时间……
一年半之后,SCI期刊《新型碳材料》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内容是关于以分子筛为模板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合成具有三维介孔结构的“石墨烯笼,有效提高其双功能催化性能”的,钟铃是第一作者。
三年多过去了,当年那个为解题哭鼻子的云南姑娘,如今总成绩专业第三;当年那个鲜出县城的彝族女孩儿,如今已先后到牛津大学、伦敦玛丽王后大学、特拉华大学等交流、学习;当年那个降分录取的姑娘,去年赢得清华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成为摘得这一荣誉的首位“自强计划”录取学生。
特等奖学金答辩当晚,钟铃的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祝贺电话。当时,钟铃并不知道,中年丧夫独立抚养女儿的坚强妈妈,当帮厨、保姆和保洁赚生活费的勤劳妈妈,为省一两块钱不惜多走好几里地买酱油的节俭妈妈,已经罹患肺癌,正在做化疗。今年春节回家,惊悉噩耗的钟铃,痛哭失声,她本想用奖学金请妈妈参加毕业典礼,可刚切了一半肺的妈妈说:“我走不动了!”
望着女儿的泪水,妈妈的眼圈也红了,她知道,自己的女儿已经懂得了奋斗的意义,已经有能力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妈妈笑了,那是幸福的笑。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