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来自清华园
来源:央广网 2018-3-1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32岁的周苗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如今是西安机车检修段技术科科长。
初见周苗生,可以看出他非常朴实干练,身上有一种军人的味道。虽然他特别擅长文字写作,对于这样近距离的交流却还是有点不习惯,一开始略微有点紧张。但是坦诚的交流完全可以克服形式上的障碍,当他逐渐恢复自然并对你敞开胸怀后,你可以逐渐感受到他的真实和魄力。当你了解了他的择业历程后,你更会为他勇于承担的精神所感染。
在周苗生看来,选择西安铁路局其实算是一种巧合。虽然在一开始找工作就定了方向去国企,但第一个offer却阴差阳错来自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艾默生电气公司。最终经过慎重的思考,他放弃了。“其实去西部并不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只是去的人不是很多。我虽然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人才,只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等待一个报恩的机会。当我发现西部有合适的岗位时,就把国家需求和自己的发展结合在了一起。我知道很多人都想为国家做点事情,都是爱国的,但是真正去一些艰苦的地方就开始犹豫了,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听完周苗生的择业过程,你很难想到在这么多的机会面前他仍然选择了西部,一个需要魄力和勇气的地方。
虽然周苗生早已经意识到国家西部地区以及很多重要国企对人才的需求,并准备用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想,但他真正做出抉择的时候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也是始终存在的。在向亲友咨询的过程中,就有不少亲友表示反对的,想让他留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发展。当前国企改革发展中的风险和缺陷也是客观存在的,对此他坦诚面对挑战选择未必轻松。
“虽然我认定了去西部发展的道路,绝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真实的说对如何适应具体的工作环境、实现自己的抱负等,始终还是有点担忧,毕竟个人很难把握未来的每一件事。但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风险。”
2007年刚走出校门的他就进入西安路局机关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里没有太多的科研课题需要攻关,更多的是运营管理和生产组织,需要对铁路的了解和现场的经验,于是他向领导申请,希望到基层去、到最一线去。之后,他就到基层站段当起了一名学习司机。他认真的跟着师傅跑车学习,一年下来跑了7万多公里可绕地球两圈,还考取了火车驾驶证,成了“火车司机里学历最高、清华研究生里最会开火车的人”。
2011年,他又被调到西安局机辆验收室工作。新部门需要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设计各种指标报表,完成各种报告总结,这些对他都是未知领域。怎么办?那就学呗!他开始研究质量管理,学习公文写作,了解工作流程。2年多时间,他完成了10余篇调研报告,30多项规章制度和几百篇总结。搜狗输入法累计输入70多万字,击败了全国99%的人,相当于写了一本《三国演义》。
人生的脚本不仅仅只有70万字。2015年,他又被调到现在工作的单位——西安机车检修段。“面对新段、新人、新设备,作为“技术担当”,压力山大。怎么办?勇敢面对!”他说“我用了4个月时间自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知识,泡在现场和大伙一起研究工艺,解决难题,先后组织完成了100多份作业指导书和200多份工艺的编制。攻克HXD3机车psu高达60%的故障率和技术壁垒的难关,并在全路进行推广,小改小革70多项,极大提高了修车质量和速度。”。
作为一个“大龄青年”今年他被评为西安铁路局“十大杰出青年”、“优秀共产党员”和西安铁路局“十大楷模”。
春运旅客“迁徙”,增开旅客列车势在必行。作为检修单位,保障火车头按期保质保量供给是首要任务,如何确保机车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率、缩短检修停时成了重点攻克难题。
2017年春运,他主持研发的“HXD3型机车蓄电池充电柜可靠性改进”、“HXD3机车110V蓄电池充电柜控制板试验装置”、缘子修复工艺方案、机车辅助风机异音控制研究及改进等70多项科研成果,因为具有提高整车的可靠性,降低机破的发生,减少对正常运输秩序的干扰,避免次生事故,具有一定的社会安全效益等优点也将“闪亮”春运舞台。
“作为一名党员,9年多来,我在未知的世界不断碰壁、挣扎、成长,很辛苦但很有意义。我人生的脚本被修改过很多次,庆幸的我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周苗生说到:“世界的美丽在于你并不知道到底最终干成什么样子,但你知道必须要往前走,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地地方。”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