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中科院“老”望远镜又有“新”贡献

科学家发现最奇特超新星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11-15 丁佳


日前,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持续的能量爆发引发大质量恒星形成独特的富氢爆炸》的研究论文,论文报道了一颗奇特的超新星,对现有超新星形成和演化理论及爆发机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一研究成果由国际合作团队共同完成,中方团队由清华大学教授王晓锋领导,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张天萌等参与其中。在该超新星的观测研究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2.16米望远镜贡献了最早的两条光谱,兴隆观测基地80厘米TNT望远镜贡献了多色测光数据,在该项发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1月,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光学望远镜观测到了迄今为止爆发最剧烈、爆发方式最奇特的超新星,该超新星爆发后随即被该望远镜首先证认为一颗富氢的核塌缩超新星。奇特的是,与一般超新星只有一个能量峰不同,这颗超新星被发现后的近600天时间内,连续产生了5次大规模能量释放,总爆发能量是一般超新星的上百倍。

研究人员对该超新星所在位置进行了历史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该超新星甚至有可能在1954年就产生了一次非常剧烈的爆发。多次能量峰的爆发表明,该超新星有可能源于一颗质量为太阳95~130倍的超大质量恒星的脉动对不稳定性爆发,但该模型无法解释该超新星的光谱观测特征,如持续存在的富氢特征。

王晓锋团队从2011年开始利用2.16米望远镜系统获得各类超新星的光谱数据,已经证认了近100颗新爆发超新星的光谱类型,累计获得了近700条超新星光谱数据。据透露,这些数据将在1~2年内释放,预计将在超新星研究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

编辑:华山

2017年11月15日 14:46: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