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又到毕业季

为你盘点历年清华赠书

来源:山西晚报 2017-07-11 田晓瑛


在日前举行的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3351名本科毕业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校长邱勇送给他们一本《中国哲学简史》。邱勇校长为学生送书,已经不是第一次了。2015年,随录取通知书一起送到清华大学新生手中的,还有一套路遥的《平凡的世界》,2016年则是《瓦尔登湖》。而这一次,是校长邱勇第一次为毕业生送书。

清华大学校长为何选赠这些书籍?对学生人生有何益处?还有哪些优秀书籍适合学生阅读?在漫长暑假来临之际,本报记者特邀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薛晋文为大家一一解读。

清华赠书解读: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用意

记者: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为何会选择“赠书”这种行为来激励新生和毕业生?茫茫书海,邱校长为何选择《中国哲学简史》《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作为礼物?

薛晋文:大学校长赠书是中国教育的一个良好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大学校长办学治校的基本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种殷切期盼,赠书应该是新生教育的第一堂课,传递了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精髓,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017年毕业生赠书:《中国哲学简史》

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精髓应该是中国哲学,无论对于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都是一本必读的精品力作。这本书对民族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世界观和宇宙观进行了通俗解读,非常适合大学生阅读。校长推荐这种简史读本,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天、地、人;对过去、当下和未来;对民族文化的精华,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常说哲学统领一切,哲学也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无论对大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专业,还是社会科学专业,都能起到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和引领作用,可以在触类旁通中让学生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2015年新生赠书:《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一部孙少平兄弟的励志故事。这本书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宝贵的人生启迪。第一个启迪是,人活着就应该奋斗和努力,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自我的超越,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战胜自我。这种启迪对于当今社会来讲尤为重要。第二个启迪是,大学生看了这本书,能够教会他们既要珍惜生活,更要热爱生活,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处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就看你拥抱生活的姿态是什么,积极乐观和自信拼搏的人生观很重要。同时,我们应树立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想信念,摒弃不劳而获或坐享其成的不良倾向。让大学生相信,只要对生活付出了,就能看到希望。第三个启迪是,它教给我们要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人生中成功与失败同在,拥有一颗平常心,在逆境中要看到希望的曙光,在顺境中应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2016年新生赠书:《瓦尔登湖》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本世界名著,带给大学生的启发很多:那就是在浮躁的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我们要紧盯山巅,耐住寂寞,能够在浮华中坚守孤独,能够在静思默想中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这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同时,这本书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超越世俗的物质层面和功利层面,在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中守住生命的本真状态,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诱惑,都能够在仰望星空中守护自己的理想和道德定律,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自觉,可能需要我们付出一生的时间去修为。如果用一句话来推荐这本书的话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读书:人生最好的“陪伴”

记者:如今,电子媒介阅读,碎片化阅读充斥周遭。能够静下心来,安静读一本纸质书籍,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人们常说,读一本散发着墨香的书籍,是一种“养心的爱好”,您怎样理解这种比喻?

薛晋文:当今时代,读书是一种稀缺性的行为,静心读书对许多人来说可能久违了。在“指尖阅读”代替“笔尖阅读”的大背景下,电子媒介阅读大有覆盖印刷媒介阅读的可怕趋势。再加上快节奏的生活,高速发展的经济,远距离的生活空间,让读书的时间少了,让读书的空间不再安稳了,尤其是对长篇读物的欣赏更难以继续了。可以说,在这个充满浮躁的时代,很难安放一张平静的书桌,很难静心体悟文字背后的墨香了。

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其实是一种人生的陪伴方式。在都市化进程加快,陌生人逐渐增多的时代……书籍阅读不仅是一种摆脱孤独,和古今圣贤对话的最好方式;而且还能够减少电子时代,海量阅读带来的空虚感和绝望感。古人讲,净手焚香好读书,读书能够安神养气……这里面很有讲究,既包含着对文化的敬畏之心,又饱含着对信仰的虔诚之心,是一种充满文化仪式的修行和修炼行为,只可惜,在快餐化阅读中,仪式感没有了,对文化的敬畏稀薄了,读书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读书的非功利性越来越少,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仪式被改写得面目全非。

事实上,从古到今,读书也是找回自我、守望精神家园的一种最好方式,人类在物质生活满足后,寻找心灵的安放就成为了头等大事。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原子化”“尘埃性”的存在,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坐标,如何参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人之为人的基本需求。当然,这就需要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作为“坐标参照系”,需要经常和厚重而灿烂的古代文化进行对话交流。比如,我们从盛唐诗歌中能够看出那一代人激越昂扬的精气神;同样,我们在宋词中,可以看到一代人的真性情和真感情。如果不读书,会迷失人生的方向和意义。

荐书:读好书成好人

《古文观止》(清代)

推荐理由:《古文观止》是选编历朝历代优秀古文的一个作品集,它包含了优秀的议论文、记叙文。中学生从中既能学到我国古代一流作家博大精深的思想,又能学到写文章的章法和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打下很好的古文基础,从小培养对母语的深厚感情。这样既弘扬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帮助中学生练就一门“文字手艺”,从而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鲁迅的系列作品

推荐理由:鲁迅先生的系列小说和散文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锻炼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它不仅会让中学生变得深刻起来,而且还会让你变得有眼光、有远见。使你不会随波逐流,不会人云亦云,有助于你成为一个独立判断并且有主见的人。与此同时,读鲁迅的作品,还会让你从精神上和心理上走向成熟,当生活中遇到不测风云时,你会淡定和从容面对;而遇到美好的事情时,也能够辨证地去看待,不会乐极生悲。一句话,鲁迅的作品读多了,你的生命世界会慢慢厚实和沉稳起来,而不再是轻飘飘的感觉,你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和穿透力,远在一般人之上。

胡适的系列文存和日记

推荐理由:首先,能让中学生从激进、叛逆中走出来,逐渐变得平和、温顺和淡定起来。其实,胡适的改良思想,正好和鲁迅的激进思想互相补充,你会明白宽容自由改良,有时比革命斗争更管用更奏效。其次,胡适的思想建立在古今、中外融通的基础上,通俗性十足。读其文章,不仅能够吸收民族文化的养料,而且能够给你世界的眼光。最后,胡适的书还可以培养孩子很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比如他曾提到: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好座右铭。当然,读书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感悟和吸收,一个消化不良的人,食物吃得再多,可能还是难以胖起来。

编辑:常松

2017年07月11日 15:05:4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