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之声:打造创新之城
来源:北京广播网 2017-06-20
北京新闻广播党代会特别节目《党代会之声》6月20日特别邀请到张佐、刘德、颜丹平三位访谈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创新之城的话题。
在谈到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去五年的成就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时,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研究员张佐女士说:“我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智能化城市和智慧交通这方面,现在科技已经让城市变得非常智能,感触最深的就是老百姓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了。”
而说到自主创新,在中国的自主创新品牌中,小米科技也是众所周知是走在创新领域的“弄潮儿”,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刘德介绍说: “小米在7年的成长过程中,已经俨然不再只是手机的代名词了,它围绕手机周边制作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生态链产品,包含了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儿童玩具等等,在这个物联网时代,小米将抓住创新,未来的前景还很广阔”。
中国在全球的排名是第22名,如果这个创新指数放到国内,毫无疑问北京肯定是名列前茅。当下,北京正在全力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过去的五年北京科技创新成就不断涌现。2016年,北京研发经费支出到达1479.8亿元,居全国最高水平,同时也高于发家国度的平均水平。2016年,北京每万人发现专利拥有量达76.8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另外,北京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6万家,占全国总数的16%。2016年北京新增科技型企业8万家,占当年新增企业总数的36%。全市科技型企业总数43.2万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对于如何在政策、措施上继续发力,推进国家创新中心的建设?未来科技创新上的机遇与前景展望。几位代表也都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张佐强调要做负责任的创新。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让一个人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成为“完整”的人,不能做违背伦理的创新。
刘德称要做“菜心”,不做“菜帮子”,要做有技术高度的事情还要打好人才的争夺战。
颜丹平则认为,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应该有示范和辐射作用,不要像黑洞一样吸收周围的全部,而是要像太阳一样辐射照亮周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领导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重大创新成果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强大支撑。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创新之城,北京正在稳步前进。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