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媒体清华 - 正文

清华大学在瑞士达沃斯举办“一带一路”政策与行动圆桌会议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01-20


瑞士当地时间2017年1月18日,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联合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在达沃斯举办了“一带一路”政策与行动圆桌会议,邀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位部长、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对“一带一路”的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并提出未来的行动方案。会议由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杨斌主持,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Enggartiasto Lukita作主题发言,分别从中国与印尼的角度阐述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并对各自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的做法和经验做了介绍。

邱勇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项伟大倡议,它的核心是实现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和共同富裕。回顾过去,“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面向未来,2017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邱勇特别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努力和成绩。邱勇指出,清华大学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交流。2012年,清华大学启动“发展中国家博士项目”,迄今已经招收了40多名从事发展中国家研究的博士生。2016年11月,校长首次访问印度尼西亚,会见副总统尤素夫·卡拉,并与印尼劳工部、印尼四海一家基金会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旨在为印尼政府和人事公共政策领域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以提升其领导力和创新能力。同时,2016年,清华大学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份全球战略。清华大学还发出了成立“亚洲大学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积极回应,目前联盟会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印度尼西亚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15所高校。联盟将于2017年4月起正式成立。清华将发挥大学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优势,深入研究,快速推进,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邱勇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中方嘉宾的强烈共鸣,很多代表认为中国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国,对其他国家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比如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祁斌指出,中投在阿塞拜疆的案例表明,“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对于发达国家也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因此,中投将从跨境投资和跨境并购的角度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发展,在重点领域进行支持和投资。祁斌指出,中国13亿消费者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可持续的力量,中投将致力于成为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与地区的桥梁。

相比祁斌的投资经验,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则从技术的视角介绍了水资源管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中国水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据王浩介绍,目前,全球范围内处于最高等级水压力下的人口总量为25亿,处于最高等级水压力下的陆域面积为30%,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改变,这一本已严峻的现实将继续快速恶化。中国持续关注水研究,目前中国用全球总量6%的水和9%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较为成功地解决了水问题。目前,中国主要从全方位视角下的八个层次,以流域为单位管理水资源,包括水安全、水供应、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和水经济。目前,清华大学与世纪星源集团合作在水研究领域有了颠覆性的技术突破,大幅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未来将进一步结合新一代生化技术和膜技术,将先进技术推广到“一带一路”的国家与地区,为沿线居民创造福祉。在王浩看来,中国经验可能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药方”。

中方学者提出的“中国经验”也引起了与会外国嘉宾的积极回应,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全球发展与合作共赢的大旗,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开始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比如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长Enggartiasto Lukita就认为“一带一路”与印度尼西亚的“全球海洋支点”(Global Maritime Fulcrum)战略相向而行,认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与“全球海洋支点”对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两国应该加强相关研究,提出更加具体的合作策略,推进中国与印尼的合作共赢。

英国剑桥大学国际管理教授彼得·威廉姆森(Peter Williamson)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十分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涵盖了很多国家和地区,并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金融组织提供助力。因此,威廉姆森教授从如何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系统的角度建议关注核心问题,即如何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建议关注能力建设(Capacity Building)和软实力的提升,通过法律的完善降低交易成本。再则,提高领导力建设也对一带一路生态系统的完善至关重要。

世界能源理事会共同主席、韩国大成集团会长金英熏(Young-hoon Kim)重点介绍了在能源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的契机,认为“一带一路”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加强能源合作,将“一带一路”的能源潜力激发出来,为沿线国家实现共同发展服务。

新加坡佳通集团副董事长林美金(Cherie Nursalim)女士发言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全球化的发言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作为有责任的领导者站在世界舞台。她以佳通集团和清华大学的合作为例,分析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双方合作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印尼前贸易部部长、旅游经济部部长冯慧兰(Mari Elka Pangestu)女士介绍印度尼西亚本土的连接十分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平台,能源、食品和旅游是重点领域。印尼将重点管理海洋资源,并与中国一道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能力建设。同时,Mari Elka Pangestu女士建议中国可以帮助印尼建立铁路,建设培训学校,为本土学生提供机会学习中国在铁路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培养未来铁路建设、运营、维修和管理的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正式发言之后,与会专家还进行了热烈的自由讨论,与会嘉宾纷纷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世界经济的重要贡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表现出了负责任、敢担当的大国气派,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应该团结起来,为谋求共同发展与合作共赢出力献策。同时,很多与会嘉宾认为,清华大学举办的此次讨论让大家找到了共识,看到了希望,是一次很好的智慧分享和经验交流,建议今后将“一带一路”的讨论坚持下去,为推进“一带一路”更深领域的合作而助力。整场会议日程紧凑,气氛热烈,观点鲜明,坦诚友好,在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此次会议是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承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1月,作为特色新型智库,旨在整合国内外高端学术研究资源,对全球共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我国国际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努力建设成为服务于党和国家全球和平发展、深化改革和民族复兴事业的顶级思想库和智囊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是由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与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共同于2016年9月组建,由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曹文炼为中心主任,深圳世纪星源等公司出资赞助。与其它智库不同,该中心强调行动库,中心秉持高层次、开放式、战略性、前瞻性的学术导向,围绕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与建设中涉及的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系列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解析与总结海上丝绸之路沿岸港口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的实践案例,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和地区在各个领域的密切合作与交流,逐步建设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发展研究的一流专业智库和国际交流中心。

编辑:华山

2017年01月22日 18:27:56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清华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清华大学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