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行万里路谋万家居
来源:光明网 1-16 李韵
2016年是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从教70周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良镛求索》一书。1月16日,由清华大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共同主办的“行万里路,谋万家居:人居科学发展暨《良镛求索》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办。95岁高龄的吴良镛亲临现场,和大家共同探讨城镇化进程中人居实践领域的重大问题和人居科学未来发展方向。
在吴良镛看来,人居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科学问题。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然而,大规模、高速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中国面临复杂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欠账不可低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所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土地财政”的隐患、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等。人居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人居科学在此大时代背景中应运而生,旨在系统地认识人居问题、寻找多学科解决人居问题的战略途径和方向,是适应时代和符合国情的科学创新。
吴良镛说,回首一生,自己的求索经历可以划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1922年到1950年,在战乱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他在而立之年就立志于建筑事业、坚定建设祖国的决心;第二个三十年是1951年到1983年,他留美归来投入清华建筑系发展和新中国城市建设工作;第三个30年是1984 年到2014年,他卸去行政职务后成立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伴随改革开放春风探索中国建筑与城乡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个30年被认为是吴良镛一生中“黄金时代”,进军人居科学的求索历程,在全球有广泛影响的广义建筑学、人居环境科学的提出,菊儿胡同的落成与获奖,若干重要科研项目的推进,都是在这30年中完成。
作为一个建筑学人,吴良镛从1945年起面对战后的满目疮痍,立志城市规划与建筑事业,终身在教师岗位工作,经历中国城市规划变迁,风风雨雨70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长三角、京津冀与滇西北等地区深入探索多尺度的人居环境规划设计。
与会专家指出,吴良镛秉持“匠人营国”的精神,致力于“行万里路,谋万家居”的事业。他一直坚持探索的人居科学本质上就是美好人居,提升人居品质、为中国人民福祉服务。吴良镛跨越三个三十年的“求索之路”,也是矢志不移的“中国人居梦”!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