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谢道昕教授Cell Resarch同期发表两项研究成果
来源:《生物通》 2017-01-10 王英
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谢道昕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是采用植物分子遗传、生物化学、功能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等方法,研究蛋白降解途径和植物激素茉莉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的机理。其带领的研究小组,在1月6日的《Cell Research》发表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
一些植物和动物病原体可以操纵它们的宿主,使它们释放出对病原体的节肢动物媒介有吸引力的气味。然而,这一过程背后的分子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1月6日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的题为“Viral effector protein manipulates host hormone signaling to attract insect vectors”的研究中,谢道昕教授与世界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微生物学家、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丁守伟以及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康乐研究员合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表明,蚜虫传播的黄瓜花叶病毒(CMV)采用其2b蛋白——一种得以很好描述的宿主RNA干扰的病毒抑制剂(VSR),来靶定宿主的茉莉酮酸酯(JA)激素通路,从而作为宿主吸引昆虫媒介(VIA)的一个病毒诱导因子。2b可通过直接相互作用,并抑制JA诱导的宿主茉莉酮酸酯ZIM结构域蛋白的降解(而不是使用其VSR活性),来抑制JA信号。这些研究结果,将一个之前定义的VSR蛋白,确定为一个VIA,并解开了CMV通过靶定宿主激素信号来操纵宿主对昆虫媒介吸引力的分子机制。
另外,谢道昕教授与来自北京大学、广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合作,以Letter to The Editor的形式,在同期的《Cell Research》发表题为“ShHTL7 is a non-canonical receptor for strigolactones in root parasitic weeds”的研究成果。这篇论文指出,寄生杂草对于独角金内酯(SL)的感知,这方面的研究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表型的遗传独特性以及实验系统的专性寄生性。目前,有研究发现一组α/β水解酶ShHTLs/ShKAI2s,是D14的旁系同源物,可水解SL并介导SL诱导的种子萌发。这些ShHTLs,包括最活跃的ShHTL7,被认为作为Striga hermonthica中的SL受体。然而,根寄生杂草感知的SL活跃形式,仍然是未知的。这项研究通过实验将ShHTL7确定为一个产生和感知SL水解媒介CLIM的非典型受体,作为SL的一种活跃形式,调节Striga种子萌发。
这项研究扩展了我们对于“寄生植物如何感知和传导SL信号来刺激种子萌发”的理解,从而提供了新技术可以干扰的具体靶标,以便于有效地对抗寄生植物。
编辑: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