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馆”探讨文博授权意义
来源:《大公报》2017-01-10 周怡
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香港国际授权展”昨日(一月九日)开幕。其中,“‘中国内地馆’文博授权专场圆桌会议”昨日于香港会展中心举行,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专家与学者参与,并以各题目探讨分享文博授权的内容与意义。
国家文化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李健钢、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叶泽恩、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胡钰、故宫博物院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冯辉、香港朗智集团创办人黄僖偲及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与开发部副主任孙鹏等出席,并发表讲话。
文创产业日渐热门
李健钢致辞时表示,促进文博文创产业发展,启动文创活动,成为当下新的消费热点,而将文化产业通过授权这一市场手段走出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和创新的理念,对我们的后代和其他国家的人都有益。“和香港贸发局合作的三年来,我们作为组织方参与授权展,致力为大家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将我们的文创产业越做越好。”李健钢说。
“国际授权展得到文化部的支持,今年已有近四百家参展商参与,超过了伦敦,我们下一个目标就是赶上美国。”叶泽恩希望通过授权,将优秀的文化产品带到世界不同角落,并发光发热。
会议首个题目为胡钰主讲的“以文创理念传播中华文化”。他讲道,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文创产业越来越重要,北京去年文创产业佔GDP比重接近百分之四,增幅更远远超过其他产业GDP的增幅,可见文创在国家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也在上升。
他以台湾国光剧团举例,新编京剧《孝庄与多尔衮》等,上座率达九成,其中还有六成是四十岁以下的观众。“经过创意改造传统京剧,获得市场的欢迎,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现代意义。”胡钰说。
“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文创精神性的存在,就更具意义。”胡钰说曾有一位朋友,认为给自己孩子买太多漫画衍生品,没有价值,胡钰告诉他,其实孩子的精神世界也有需求,那些漫画关乎孩子的精神,也关乎文化的传承。
文化产品需市场滋养
二〇〇四年开始,清华大学就推出文创产业概论等课程,培养文创产业人才,“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跨界的人才,例如结合科技、商业专业知识的人才。”他还讲到,文创的概念很广,细分下来专业很丰富,包括数字音乐、创意电影、科幻创作和文创旅游等。例如凭藉《北京摺叠》(Folding Beijing)获得雨果奖中短篇小说奖的郝景芳,曾就读清华大学物理系。
此外还有去年获好评的创意电影《大鱼海棠》,也是具中国唯美特色的电影,胡钰说,“中国味道”很重要,是文创的理念也是标识。他认为,如果将文化比喻为土壤,创意就是种子,文化产品就是果实,而市场就是阳光和水分。
胡钰续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通过市场这个养分,让文化这个有趣的事情变得更有价值。”
其他讲者题目还包括“坚守文化、创新服务、惠及大众”、“艺术品牌授权”、“敦煌文创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及“从文博知识到文博服务”等。
编辑:李华山